6岁娃查出900度远视!别慌,先搞懂 “生理性远视” 和 “病理性远视” 的区别

贵州广播电视台 | 2025-08-29 16:56

远视需区分:生理性属正常,病理性应警惕

家有6岁孩子的家长注意了!近期贵阳爱尔眼科接诊一名6岁患儿,其远视度数达900度,让不少家长忧心。其实无需过度恐慌,6岁孩子并非不能有远视100-200度的“生理性远视”属正常现象,堪称眼睛的“视力储备金”。它能帮孩子抵御未来近视风险,如同天然“防护盾”,待孩子长大、眼轴发育成熟后,这部分远视会自然消退。

但像案例中900度的远视,就属于“病理性高度远视”,远远超出了正常范围,家长一定要警惕。

高度远视的危害:不止视觉模糊

高度远视的危害远不止视觉模糊。正常眼睛视物时,光线精准聚焦视网膜,类似相机准确对焦;而高度远视眼睛像 “镜头失焦”,光线落在视网膜后,导致孩子看远看近都模糊。长期如此,孩子可能频繁眼酸、太阳穴疼,阅读玩耍时不自觉凑近;更关键的是,6-8岁是视觉发育 “黄金期”,大脑长期接收模糊信号,可能“放弃”使用视力不佳的眼睛,进而发展为弱视(眼部无病变但视力难提升),部分孩子还会因歪头、眯眼视物引发内斜视。错过这一关键期,后续治疗难度将大幅增加。

风险防控:做好2件事

可能有家长要问:“既然远视这么影响孩子,能不能提前预防?” 其实儿童远视大多和眼轴发育速度慢有关——眼轴是眼球前后径的长度,孩子出生时眼轴短,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变长,而如果眼轴发育跟不上同龄孩子的速度,就容易出现远视。目前没有绝对能“杜绝远视”的方法,但做好这两点,能帮孩子降低发展成高度远视的风险:

一是3岁后每半年带娃做专业视力检查,很多远视早期无症状,定期检查能及时掌握眼轴发育、屈光状态,实现早干预;二是培养健康用眼习惯,控制电子产品单次使用不超过20分钟,结束后远眺6米外景物20秒,每日保证2小时户外活动,自然光照可促进眼轴发育、缓解眼疲劳。

最后提醒家长:如果发现孩子看东西总歪头、揉眼睛,或者说 “看不清”,别不当回事,也别自己判断“孩子只是近视”,赶紧带娃去专业眼科机构检查,明确是生理性远视还是病理性远视,让医生给出针对性建议,早干预才能早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