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李晶、彭庆阳《李世民书论解析与图文互证》

贵州音乐广播 | 2025-02-05 17:13

《唐·李世民书论解析与图文互证》

洪  亮  主编

李晶、彭庆阳  著

中国书店  出版

2024年10月

定价:40元/本

近日,由李晶、彭庆阳合著《唐·李世民书论解析与图文互证》一书由中国书店出版发行,该书是洪亮主编“中国历代书法理论研究丛书”系列之一。

在中国历代帝王中,不乏善书者,而有书迹传世者不多见,同时又有书论传世,则更是稀少。其中,要数李世民对书法发展贡献最大且书法情结最深,他不仅有《晋祠铭》《温泉铭》《屏风帖》等行书、草书、飞白书书迹的传世,还有《笔法诀》《指意》《论书》《王羲之传论》等书论流传至今。由于受虞世南的影响,李世民在进行书法实践的同时,还十分注重书法技法方面的理论研究。从初学到精进,无不涉及并认知精辟,如他的《笔法诀》《指意》《论书》等书论对此皆有说明。这种由亲身实践而来的书法见解十分深刻,对后世的书法初学者或有一定造诣的书法家而言,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纵观李世民的书论,四篇加起来只有一千五百字左右,却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书学价值和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技法观、创作观和审美观三个方面,这对初唐时期书风形成有很大影响,并延续至今。

当代关于李世民书论的研究大多偏重于注释、今译方等方面的基础性文献工作,且少有单独成书出版,多是附属于名家书论类编、选读等出版物中。如:萧元编著的《初唐书论》收全了四篇,冯亦吾注解的《历代名家论书法》收录了《论书》一篇,杨成寅主编的《中国历代书法理论评注(隋唐卷)》收录了《笔法诀》《指意》《王羲之传论》三篇,刘斯翰译注的《汉晋唐五代书论译注》收录了《论书》《指意》《王羲之传论》三篇等。《唐·李世民书论解析与图文互证》是笔者参照洪亮著《唐·孙过庭〈书谱〉解析与图文互证》、彭庆阳著《清·刘熙载〈艺概·书概〉解析与图文互证》等公开出版物的成书体例,在搜集已出版的李世民书论选注、注释等研究成果之基础上,配图加以解析互证,力求将李世民书论精解到位,从而突破传统书论只有注释、译文,而缺乏相应书法作品加以解析的状况。本书通过对李世民书论进行注释、译文、解析与图文互证、研究综述,旨在帮助读者对古代书论的认知、思辨、汲取,以指导我们的书法实践创作。

本书从《历代书法论文选》中选用了李世民的《笔法诀》《论书》《指意》《王羲之传论》等四篇书论为底稿。并从赵宏、李健秋编著的《中国书法大师经典系列:王羲之》(中国书店,2012年)中选录了李世民的《大唐三藏圣教序》与李治的《述圣记》,二者统称为《大唐三藏圣教序》。李世民父子的序和记虽非其书论,但却和书法有着极大的关系,成就了褚遂良楷书作品《雁塔圣教序》《同州圣教序》,以及王行满的行书《招提寺圣教序》、怀仁集王羲之行书而成的《集王圣教序》。特别是《集王圣教序》作为王字最成功之集字典范,客观上保存了王羲之大量的书迹,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以,笔者以为,在这本书中有必要收入《大唐三藏圣教序》全文并作以今译和解析,这对于我们了解李世民的书法理论、书学思想有较大的帮助。

本书最大的特点和亮点就是“解析与图文互证”,这部分着重对李世民书论中涉及书法本体语言之笔法、字法、章法以及书学观念、艺术思想等进行解读,并应用与之所对应的图像加以说明。利用图像的直观性、可视性、形象性,让书论阐释得更加清晰明白,并达到图例与书论互证的效果。“图文互证”是本书最精彩和最有特色的板块,也是我们对古代书论研究新方法的探索。“图文互证”就是根据本书技法论述部分出现的特定书法本体语言附图说明,并依据图片加以文字解析,“图文互证”的关键不是仅仅在于“证”,而是“互证”。也就是说“图”不能只是“文”的映射,“文”也不仅仅是为了说明“图”,而是二者之间相互补充、相互阐述并能契合一致。

《唐·李世民书论解析与图文互证》一书历时七年,经历了基础研究、重点突破、修改定稿三个阶段,对李世民书论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发掘与整理,用“图文互证”之法进行研究和阐述,以期让书论解析既有一定的学术性,又能化高深为浅显,让读者一看就懂、一悟就通,切实用于书法艺术的学习、创作和研究。

作者简介:

李晶,文学硕士,贵州省文联文艺创作研究中心研究员,贵州省音乐家协会秘书长,贵州大学哲学学院2024级在读博士。贵州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贵州省巾帼标兵称号获得者,出版理论专著《站立与行走——从王安忆和虹影的作品看女性写作的双重向度》《与文艺对话》,文化散文集《贵州文化三部曲》,发表文艺评论、理论文章80余篇。编剧电影《筑梦之路》获贵州省重点扶持项目支持。

彭庆阳,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抱云堂书院副秘书长。主要从事艺术评论、书法理论学习与研究工作。先后有七部著作出版发行,另有300余篇艺术评论、书法理论文章散见于诸多专业报刊。第七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入围终评,荣获“2023年江苏省文艺大奖·文艺评论奖”。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嵩昱以“《唐·李世民书论解析与图文互证》:书法理论的深度探索与实践启示”为题写下书评,文中提及《唐·李世民书论解析与图文互证》一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解析了李世民的书论,为读者揭示了其书法艺术的精髓与魅力。作者李晶是贵州省青年文艺工作者,长期致力于文学艺术的研究和创作,此次参与到书法名家洪亮导师带领的“中国历代书法理论研究丛书”研究团队,并历时七年完成了专著,极不容易,也值得点赞!

系统梳理与独到见解:本书对李世民书论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书中不仅对李世民的《笔法诀》《论书》《指意》《王羲之传论》等书论进行详细的注释和翻译,还结合历史背景和书法发展脉络,对书论中的观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本书不仅注重对李世民书论的理论研究,还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作者通过实验求证的方式,带领团队成员深入实践,探索书法理论中的抽象概念如何在实际创作中得以体现。本书作者通过实验求证的方法,带领团队成员进行实地操作,如带领团队成员到沙滩上,使用不同大小的锥子、钢丝、竹筷、木棒等工具,在沙地上书写不同字体,体验“锥画沙”的实际效果,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抽象的书法理论变得生动具体。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不仅加深了对书论的理解,也为书法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图文互证的创新研究方法:本书的最大特色在于采用了“图文互证”的研究方法。作者通过“解析与图文互证”的方法,将古代书论中的比喻性描述与具体图例相结合,将李世民的书论与大量的书法作品进行对比分析,使抽象的书论文字与具体的书法形态相互印证。

何嵩昱总结性表示,《唐·李世民书论解析与图文互证》是一部集学术性、专业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书法研究著作。其创新的研究方法、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见解,使其成为书法爱好者和研究者的必读之作。本书不仅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李世民的书论,也为推动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而书中丰富的书法作品图片和精美的装帧设计,更是让读者的阅读过程变为了一场书法艺术的视觉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