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 “足”够精彩
“狄治仙同学在没到甘莱校区学习以前,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不太自信,来到甘莱校区没多久,特别是参加学校足球队后,在教练指导下,和队员们一起学习传球、停球、带球、点球、射门等基本技能,不仅足球水平得到提高,而且整个人也变得开朗、自信、阳光了,学习成绩一天比一天好!”这是黔西南州望谟县实验小学甘莱校区近年来通过抓足球特色活动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谈起这所学校的办学和发展,校长张仕江有说不完的话。
2019年,为缓解县城城区小学学位紧张,同时为了满足乡镇易地扶贫搬迁来到县城的平郎、福临小区等五个安置点的新市民子女就学,望谟县新建了望谟县实验小学甘莱校区。截至目前,学校共有学生1206人,其中新市民子女为726人,教师有76人。
县委、县政府领导给学校提出的要求是要把已移民搬进县城小区的新市民子女留住,而想要把他们留住,办高质量的教育就成为学校必须要答好的一道题。
“当时,有建议用艺术活动来撬动学校发展的,有建议用社团活动来丰富学生课外生活的,也有坚持通过抓学习成绩来让新市民信服的。”学校副校长罗泽民说。后来,经过学校全体教职工集体讨论,决定以足球运动为切入点来撬动整个学校的五育并举和特色强校工作。
“学校专门明确一名副校长以及一名中层干部主抓足球队的组建和训练。”张仕江说,为达到以球润德、以球健体和以球启智的目的,学校还要求足球队教练(老师)尽可能把五育并举工作都融在足球运动里。对于要求加入足球队的同学,老师也会征求家长的意见,以得到家长的最大支持。
一时间,学校就动起来了,当看见学校足球队的同学们在运动场上你抢我踢、你躲我闪时,不光是孩子们,也不光是上体育课或者是有体育运动爱好的老师,甚至连学校附近的家长都被吸引过来了。
“狄治仙原本是不那么喜欢足球的,在一次体育课上,当我发现他的身体灵敏度很好,就动员他参加足球队,”学校足球教练兰林说:“刚开始他不是很感兴趣,但踢了几次就慢慢地找到感觉了。”
“我们不只为了足球运动而开展足球社团,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在这项运动中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让他们学会应对输赢,培养他们坚韧的意志和竞争意识。”作为学校的足球队教练,韦仕才老师在每一次开展足球训练前,都会要求队员列队向对方队员握手、打气……结束后,也还要列队向对方队员、裁判、教练员以及观众等致谢。受这一足球文化礼仪的影响,哪怕就是在场上争抢得面红耳赤的运动员,下场以后也都能很友好的相处。
韦仕才介绍,为把足球队这个社团的兴趣最大限度激发出来,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了三个层面的足球运动:首先是学校实行每班每周1节足球课,其次是学校足球社团每周有两节课进行包括攻防转换、分区配合、团队配合等战术训练,每次训练30分钟;除此之外,队员们每天早上8点进行耐力、爆发力、速度等体能储备训练和传球、控球、射门、盘带等基本足球技术练习。学校每个月还对足球社团的整体进步情况和球员个人能力提升情况进行一次综合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适时作出调整或优化;利用小组训练、对抗训练以及友谊赛、比赛等真实比赛场景等方式培养和提升社团成员、校队成员的战术配合能力、竞技能力和心理素质等。
“足球运动是一个非常讲究团队能力的运动,通过参加学校足球队,我学到很多在书本里、课堂上学习不到的东西,比如在拼搏中信任自己能;比如尊重对手;再比如,不但要赢得起,更要输得起。”狄治仙说,通过踢足球,他认为很多事情都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进步的,这当然也包括把学习搞好。
截至目前,学校足球队已从刚开始时的十几名队员,发展到150多名集训队员,再到当下差不多是人人参与。教师则是从校长带头开始抓起,到现在有一半教师利用延时课堂带队训练、班级开展联赛甄选球员。与此相对应的是,一批批在校级乃至是县级层面的足球“小明星”开始闪耀登场,他们是吴正伟、付全娄、杨兴苳、罗涛……学校学生足球队获得了包括县2021年第六届中小学“校园杯”足球联赛小学男子组、女子组第三名;2022年第七届中小学“校园杯”足球联赛小学男子组冠军、女子组亚军;2023年第八届“校园杯”足球联赛小学男子组亚军、女子组亚军、U10男子组1队亚军、U10女子组亚军、U8混合组1队亚军;2023年黔西南州第七届“金州杯”校园足球联赛小学男子组冠军、U8男女混合队冠军等在内的好成绩,学校因此先后被省教育厅、省体育局评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足球)”“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多名教师多次获评“优秀教练员”“优秀辅导员”等荣誉称号。
与此同时,学校以学生足球队为引领,先后开设了包括书法兴趣小组、绘画、舞龙舞狮等在内32个兴趣小组或社团,学生覆盖率达100%,不但通过留住学生留住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家长,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也一天天的好起来了。
“下一步,我们将在把足球活动纳入课程表和每周安排一节足球课,确保在‘人人都参与,班班有球队,年年搞联赛’基础上,把包括足球社团(或兴趣小组)等在内各社团活动的各个环节的五育并举工作做得更实,给予学生更多书本里不能给的‘教育’,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这里高高兴兴地学习、快快乐乐地成长。”张仕江表示。(作者:文/图 通讯员 王桐 王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