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专访|贵州大学教授吴文旋:贵州出实招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
国发〔2022〕2号文件赋予贵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的重大战略定位。贵州围绕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开新局,扎实推进样板区建设,在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和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后评估获“七连好”。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程中,贵州何以成为“样板区”?动静记者专访了贵州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吴文旋。
贵州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吴文旋
动静记者:贵州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如何打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
吴文旋:贵州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2020年11月,全省9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0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完成了脱贫攻坚这一伟大创举,书写出彰显中国减贫奇迹的贵州答卷。
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贵州抢抓新国发〔2022〕2号文件赋予贵州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的战略机遇,出台《贵州省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实施方案》,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为载体贯彻落实“千万工程”,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将全省60%以上财政衔接资金用于发展乡村产业,辣椒、刺梨、蓝莓种植面积全国第一,茶叶、蔬菜、食用菌产业规模名列前茅,“村超”“村BA”火爆出圈,使全省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连续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速,收入万元以下的180万脱贫人口基本实现动态清零。
榕江县小丹江苗寨,返乡青年吴昌瑞和金玉冰直播推介村里的旅游资源
动静记者:这几年,不少在曾经的贫困山村考上大学走出大山的青年,毕业后又选择回到家乡发展,您如何看待他们对于乡村发展的推动力?
吴文旋: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贵州在打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的过程中,有不少考上大学走出大山又返回家乡发展的青春力量。他们带着专业知识、技术和新的观念和视野返回家乡、扎根基层、创业就业,在广袤乡村实现理想抱负,成为乡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我们贵州大学就有不少优秀毕业生选择回乡发展,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两位:
六盘水市农业农村局农艺师 高安勤(右一)
高安勤是贵州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2017年毕业即回到家乡六盘水市农业农村局工作,并积极响应号召主动申请到水城区陡菁镇石头寨村驻村,担任第一书记,帮助完善该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带领村民发展食用菌、刺梨、生态养殖等特色产业,在2020年产值突破3000万元大关,保障全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因表现突出,受到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团中央、农业农村部等部门的嘉奖。在接续乡村振兴征途上,他担任了省人大代表、团省委乡村振兴智库专家、科技特派员等职务,先后在水城区营盘乡高峰村、都格镇垭口村、以朵街道朱武社区、陡箐镇石头寨村等多个脱贫村居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产业发展技术指导、项目谋划申报等工作,积极推广“政策+技术+服务”产业发展模式,有效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为全国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促进乡村发展的青春力量。
2017年毕业于贵州大学动物科学专业的任金朋,先在贵阳从事建筑行业工作,后于2021年也回到家乡水城区工作,持续在陡箐镇化启村、董地乡中坝村招聘当地村民利用现代养猪生产技术进行生猪养殖,不断扩大养殖规模,从最初每年只招聘4名员工到目前招聘35人,提供工资4500元每月,解决了当地村民稳定的经济收入,既有效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又实现了自己的专业理想抱负。
动静记者:让青年在乡村大有可为,贵州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发力?
吴文旋:年轻人多和产业发展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基础。为了更好支持返乡青年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服务,助推涌现出更多“贵州技工”“黔菜师傅”“黔灵家政”“黔旅工匠”等人才,打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的贵州样板。
册亨县陂鼐古寨,返乡创业青年们探讨村里的民宿设计
一是政策支持。严格落实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过渡期“四个不摘”要求,继续实施和完善各类扶持政策,加大提供资金、技术和培训支持,帮助更过年轻人创业和就业,允许入乡就业创业人员在原籍地或就业创业地落户。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促进产业发展。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通信、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提升产业链附加值,让年轻人在家乡也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鼓励其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和建设,为其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三是激发内生动力。基于自身资源禀赋,激发年轻人的内生动力,努力实现乡村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发生乘数效应和化学反应,实现乡村资源存量变流量、流量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