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要少吃?吃不饱?不能吃水果?专家:我来教你怎么吃!丨营养健康大讲堂
第九届“全民营养周”,贵州综合广播推出特别节目《营养健康大讲堂》,每天邀请一位专家从不同角度跟您说说怎么科学地“吃”。
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显示,我国 18 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 11.9%,糖尿病前期检出率为 35.2%,其中 2 型糖尿病是主要类型,50 岁以上成年人患病率更高。 2 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多与不合理膳食相关,包括长期高糖、高脂肪、高能量膳食等。
民以食为天,但是大部分人其实“不会”吃饭。今天的《营养健康大讲堂》,许小红主任就来教教大家怎样科学吃饭,尤其是总觉得“吃不饱、饿得快”的糖尿病患者。
食物多样是实现合理膳食均衡营养的基础。种类多样的膳食应由五大类食物组成:第一类为谷薯类,包括谷类(含全谷物)、薯类与杂豆;第二类为蔬菜和水果;第三类为动物性食物,包括畜、禽、鱼、蛋、奶;第四类为大豆类和坚果;第五类为烹调油和盐。糖尿病患者同样应该每天都要摄入这五类食物,膳食丰富多彩,保证营养素摄入全面和充足,少油少盐限糖限酒。
轻体力活动的成人糖尿病患者,夏季全天能量约 1600~ 2000kcal。其中蛋白质 78~ 90g, 碳水化合物 210~278g 及脂肪 54~ 58g;宏量营养素占总能量比为:蛋白质 15%~ 20%,碳水化合物 45%~ 60%,脂肪 20%~ 35%。
既要控制总量又要吃饱,吃饭有技巧:
1、主食总量不变,白米饭里可加入粗粮,这样可以增加饱腹感,增加食物在胃肠内的停留时间,且吸收率低,有助于血糖控制。
2、吃东西的时候:减慢吃的速度,增加咀嚼次数,每口食物咀嚼15~30次再吞咽,让大脑有时间接收吃饭的信号。
3、吃东西的顺序:先吃蔬菜,然后吃肉,最后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低热量、大容积的蔬菜占据了大量的胃容积,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所占空间较小,有助于降糖,还能增加饱腹感。
4、在午餐和晚餐之间,可以加餐吃水果。只要血糖控制基本达标的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比较平稳的状态下可选择苹果、梨、桃、樱桃、葡萄、猕猴桃、柑橘、草莓等低GI(血糖生成指数)的水果。少吃或避免吃含糖量较高的热带水果,比如菠萝蜜、榴莲、荔枝。一天200克水果,引起血糖的波动会更小,更有利于血糖控制。
西南地区四季食材丰富,主食以稻米为主、粗杂粮较少,新鲜蔬菜水果种类多样,动物性食物以畜禽肉(尤其是猪肉)为主,鱼虾类、奶类较少;烹饪方式多为煎炒、烧炖、凉拌,口味偏重,以辛辣麻味为主。烧炖的食物对糖尿病患者比较友好,如何选择低GI(血糖生成指数)食物进行血糖控制,建议大家从中国营养学会官网下载、查阅《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指南》遵循糖尿病患者食养原则,合理搭配西南地区各季特色食材,为大家制定了相应的丰富食谱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