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给你鞠个躬吧!”这一次,我错愕了!

https://mp.weixin.qq.com/s/BsEo4sByfqibkvDvTY7xCQ | 2019-05-31 12:34

我要用一生的时间,来为自己写一个“人“字。

坐在急诊室之中,我看不见天空,甚至看不见病人的面孔。

天空距离我很远,它被永远也叫不完的号湮没住了。病人距离我很近,他/她的面孔却被匆匆而过的时间冲掉了。

急诊永远都是一番忙碌的景象,虽然大部分病人根本不需要来到急诊。但是,“急诊不急”的现象却也是短时间内难以改变。

我常常被困在急诊室,总是被病人们围在中间。

上班期间极少喝水休息本是正常之事,甚至大多数医务人员都练就了极能忍耐便意的本领。

为什么看不见天空?

因为我常常一整天都被困在医院、困在急诊室之内。

为什么看不见病人的面孔?

因为病人太多、平均留给每一个病人的时间太短,以至于我根本记不住每一个病人或家属的相貌特征。

但是,有一位病人家属的相貌我却要不能忘记了。

最起码,直到两年后的今天我依旧记忆深刻,每每想起,还会有一丝感动和愧疚之情。

两年前的冬天,某个雪后的中午。

一位接近70岁的老年男性独自来到医院,风尘仆仆,双肩上还带着没有融化的雪花。

老人的要求很简单:“老伴有点咳嗽,拖了几天,自己吃药不管用,中午有发热了,给开点药吧?”

老人只想开点药,开点治疗“感冒发热”的常用药物。

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病人或家属来到医院只是为了开一些处方药,甚至直接指挥医生进行诊疗。

眼前这位老人的话引起了我的重视,因为他简短的话中透露着重要的信息:第一患者是一名老年女性;第二患者已经咳嗽好几日,今日合并发热;第三常用治疗“感冒发热”的药物无明显作用。

“病人为什么自己不来?”

“她不愿意来,外面下雪了,不方便。”

患者本人不愿意来到医院看病是因为下雪不方便,但同样不能排除对自我疾病认识不清的可能存在。

对于这样已经患病好几日的老年人来说,咳嗽发热永远只是表面现象,或许那些潜伏着的致命的危险因素正在悄悄酝酿。

事实上,这种在家属看来很稀疏平常的事情并不平常,甚至有过很多血与泪的经验教训。

“见不到人我也不好开药呀?最好把病人带过来看看吧?”我直接拒绝了老人开药的要求。

急诊室是诊治疾病,处理危急重症的地方,并不是专门开化验单开药物的窗口。

就像120应该是宝贵的急救医疗资源,而不是高级滴滴搬运工一样。

对于医生来说决不能轻易凭借家属几句不完整的描述便开药,尤其那些老年人或者常年患有慢性病的患者。

所以,这种情况下我基本上都会拒绝。

拒绝老人后我又开始接诊其它病人,不仅没有去注意老人的相貌或表情,甚至没有注意到老人是否离开。

我不知道在老人的心中或者其它旁观者的心中会不会有这样的想法:“这个医生为什么要刁难我?”

其它等候急诊的病人们也说道:“医生不看见病人,不搞清楚问题怎么用药呀?”

我不知道老人是什么时候离开的,也不知道老人是什么时候再次出现在急诊室的。

因为这种情况太普通,普通到每天都会发生。

因为这样的家属很常见,常见到每个医生都遇见过。

普通到我已经习以为常,常见到我根本没有将老人的要求放在心上。

几个小时后,老人将自己所谓咳嗽发热的老伴带进了急诊室。

这位常年患有糖尿病、慢阻肺的老年女性病人,果然并不是他所谓的只是感冒发热了,而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了!

表面上患者只是咳嗽、发热的症状,实际上不仅有着比较严重的感染,而且还合并着较高的二氧化碳潴留。

根据病情为患者做出了治疗方案,老人带着患者慢慢的离开了急诊室。

如果说这一幕并没有特殊之处的话,那么紧接着的一幕便让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了。

大约半个小时之后,这位起初要求我开感冒药的老人再次出现在了我的面前。

“医生,我打断一下....”老人说道。

低着头忙着写病历的我还没有意识到说话的人正是刚离开不久的老人,只是习惯性的没有看着老人便开口说:“没关系,你说什么问题”。

“多亏了你这样负责的医生,不然我就犯错了!”

听见有人夸赞我,我抬起头才看见站在身边的正是刚离去的老人。

说实话,虽然大多数病人都将自己看病这一过程当做天经地义的服务合同模式,但也有一部分病人总是对医者充满了感恩之心。

“没关系,没关系,都是应该做的。”虽然马不停蹄工作了一天的我非常疲惫,但是听见有人夸赞我始终还是有些乐滋滋的,甚至有些骄傲的。

就在我接受完夸赞准备新的工作时,这位老人又做出了让我措手不及的举动。

“医生,我给你鞠个躬吧!”说着老人竟然为我鞠躬了。

这个动作让我错愕了两秒钟,紧接着又是满心愧疚。

极少有人对我鞠躬,更何况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我怎么能够接受老人的鞠躬呢,而且我起初拒绝直接开药也只是出于长期的职业习惯。

如果说接受夸赞已经让我有些心中惭愧了,更何况如此大礼呢?

还没有等我起身扶起老人,他便转过身离开了急诊室。

看着他离开诊室的背影,一股复杂的情感涌上了我的心头。这个鞠躬让我受之有亏,甚至让我有些惭愧。

因为我心存了一丝私心,因为我的拒绝不仅是为了保护患者的健康安全,也是为了保护我自己的诊疗安全。

老人很快便消失在了急诊的满满人海之中了,但他的相貌却永远的留在了我的心中。

从此之后,我再次深刻的感受到一个现实的问题:有时候有的病人或家属会提出一些看似无理甚至莫名其妙的要求,原因固然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天必然是:极度缺乏基础的医疗常识。

从此之后,我不得不在夜深人静之时问自己:医患本是同一战壕之中的战友,我们共同的敌人应该是病魔,我们之间不应该有着割裂的鸿沟,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除了“穷病”之外,难道就没有其它原因了吗?

从此之后,我常常想起那个让我受之有愧的鞠躬:我们都认识“人”这个字,却很少能够明白它渗透在纸张背后的含义,更加不一定能够写好这个字。它应该是一个立体的包含深意的符号,而不是平面单一的标识。无论是作为普通人,还是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都应该用一生的时间去认真的在人世间这部大书上去书写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