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鲈鱼“游”进贵州剑河,气候优势带来新产业

2024-07-26 18:56

加州鲈鱼,又名大口黑鲈鱼,原产于北美洲的淡水河流和湖泊中。具有养殖周期短、肉质鲜嫩的特点。今年6月,一群来自广东的加州鲈鱼,“游”进了黔东南州剑河县的大山里,为当地探索特色产业开辟了新路径。 

还有不到半个月,剑河县南哨镇这个基地的加州鲈鱼鱼苗就将进入销售期。这段时间,基地里的工作人员正在忙着销售前的准备。 

大口黑鲈鱼种苗场养殖基地工人 刘宗仁

“要把大鱼和小鱼分开来。如果在一起的话,大鱼会吃小鱼的。”大口黑鲈鱼种苗场养殖基地工人刘宗仁告诉记者。

加州鲈鱼于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广东深圳、惠州、佛山等地。目前,广东省已成为国内加州鲈鱼的主要养殖地,年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60%以上。 

每年3月至11月期间,广东的加州鲈鱼都会因水温升高而停止产卵。但在贵州的大山里,适宜的水温恰恰填补了产卵空档。依托气候优势,剑河县引进广东农业重点龙头企业落地,建设加州鲈鱼养殖基地。 

贵州省东民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邝启炘

“我们利用循环水养殖。水从山上引下来,进到蓄水池里面消毒杀菌,之后进到车间。养殖使用完后的水出来经过机械过滤、生化过滤,分解完之后重新回到养殖池里面,循环利用达到零排放。”贵州省东民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邝启炘介绍,“云贵川鲈鱼的需求量也是比较大的,我们把基地建在这里可以补了这边的一个空缺。” 

目前,该基地已分两批共引进26万尾加州鲈鱼种苗。基地2个孵化车间及7个育苗车间预计满产后,将实现年产成鱼76万斤、年产鱼苗5000万尾,年产值达4000万元以上。 

剑河县有大小河流334条,水域面积达18万亩,适合鱼类的繁殖和生长。当地将生态渔业作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来谋划发展。2023年,剑河县完成水产养殖面积7322亩,水产品产量达4925吨,总产值达1.4亿元。 

剑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彭云森

“大口黑鲈鱼这个项目突破了我们剑河原来传统的渔业养殖的方式,引进了先进的设施养殖。”剑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彭云森表示:“我们准备把渔业的规模做大,完善渔业上下游的链条,确保剑河县的渔业能够长期健康快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