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名儿童被“三伏贴”灼伤,最小的才11个月!以后“贴”还是“不贴”?
三伏天开始了,到诊所、医院做三伏贴的人越来越多了。不过就在这“冬病夏治”的时候,三伏贴贴出事了。
(点击视频,了解详情↑ 视频来源:央视新闻)
近日,江西“92名儿童贴三伏贴后出现不良反应”的事件备受关注。
孩子们无端灼伤的后背,看着都心疼
事件回顾
7月12日上午,有家长陆续反映在江西省儿童医院接受“三伏贴”治疗的部分儿童出现瘙痒、灼痛感、水泡等不良反应。
7月16日,江西省儿童医院医院发布的通告称,7月12日至13日该院共进行“三伏贴”治疗儿童881人,其中92人出现不良反应症状,目前已暂停“三伏贴”治疗项目,并积极配合主管部门做好专家论证和原因分析工作。
7月17日,据红星新闻从多名被灼伤儿童家长处证实,7月13日,在江西省儿童医院进行“三伏贴”治疗后,有至少27名儿童被灼伤。那么粗略计算,目前被灼伤儿童总人数已增至119人。最小年龄仅11个月,多人未满2岁,大多3至5岁。
17日下午,该院邀请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江西省皮肤病专科医院专家对被灼伤儿童进行联合会诊。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相关专家对处方成分仍在论证中。
资料图
贴三伏贴大面积发生不良反应的事件,去年也发生过类似的。
2018年夏天滕州市妇幼保健院大批儿童因贴敷“三伏贴”出现不良反应。患儿大部分都是三到五岁的孩子,因为本身身体发育有问题,在滕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做康复。据晴晴(化名)的妈妈介绍,她的孩子因为语言发育迟缓,一直在滕州妇幼保健院做康复。由于一直听闻三伏贴对孩子身体好,再加上一直很信任医院的医生,所以很多家长毫不犹豫的选择给孩子贴。但是没想到的是,不少孩子贴了三伏贴后不仅起了水泡,还被严重烫伤。
◆“错过等一年”的三伏贴,究竟是什么?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Ⅱ)穴位贴敷》谈到:穴位贴敷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人体一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的经皮吸收,刺激局部经络穴位,激发全身经气,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对于“三伏贴”,有人喜欢,“其实三伏贴就是应该贴出来泡”、“对上呼吸道疾病有奇效”。
有人质疑,“就是骗钱的”、“愚昧的产物!收智商税”。
也有人思考,“三伏贴也有对应的病症和不适宜的人群”。
此处,我们并不打算贬低三伏贴,也不想要夸大其作用。(关于功效问题,感兴趣的各位欢迎移步留言区讨论。)
但对于“三伏贴”我们仍有许多疑问。
1、三伏贴,适应症广、老少咸宜?
事实上,多家医院在“三伏贴”预约通知中均称:
如有严重心肺功能疾患者,对药物过敏者,发热患者,贴敷前皮肤有损伤以及皮肤长有疱,阴虚火旺者,孕妇以及2周岁以下婴幼儿(甚至有些表示3岁以下的幼儿)等人群都不建议做三伏贴治疗。
但根据红星新闻报道,目前被灼伤的孩子集中在3~5岁,多人未满2岁,甚至最小的才11个月。
全国许多地方每到夏天都有贴三伏贴的习惯,或是希望治疗某种疾病,或是单纯为了提高免疫力,许多家长都会带孩子去贴“三伏贴”,仿佛三伏贴可以“包治百病”。
图片来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但根据201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关于加强对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技术应用管理的通知,“三伏贴”是有其应用范围的:
- “三伏贴”主要适用于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也可用于以反复发作、冬季加重为临床特点,中医辨证为寒证的其他疾病。
- 严禁为追求经济效益不合理扩大应用范围及应用人群。
同时,三伏贴也不能替代其他治疗。
不论你多么喜欢它,但穴位敷贴终归只是疾病治疗的一种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因此原本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在进行敷贴期间也不要盲目减药、停药。
凡是看到写着“包治百病”的宣传语,不用思考了,都是骗钱啊。
2、三伏贴,一定要贴出水泡?
7月17日,有家长告诉红星新闻,发现粘贴处起泡后,他们曾向医院咨询,但医生称,“这是正常现象。”
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难道贴三伏贴必须贴出水泡才算有效果?
并不是。
上海某三甲医院中医科医生表示“不是一定要出水泡。”小朋友皮肤娇嫩,本来就不宜用刺激性太强的药物,贴敷时间也不宜太长。一般根据皮肤表现(痒、红肿、起泡等)延长或缩短敷贴时间,如果孩子觉得皮肤特别痒就可以提前拿下来了。
而此次119个孩子集中出现不良反应,有医疗人士指出很可能与医院使用的三伏贴方子有关。
对于三伏贴中的用药,每家医院根据疾病有2~3个方子。尽管配方各异,但这些三伏贴中一般都有刺激性药物白芥子。芥子甙遇汗水产生辛辣味,有刺激作用并轻度产热。
儿童皮肤薄且较成人敏感,如果给儿童使用的三伏贴中生白芥子含量过多,就容易引起皮肤灼伤。
平日里喝口水都怕烫到孩子,你真的忍心把孩子贴到烫出水泡?
3、这些贴出的水泡如何处理?
最主要的是防止感染。
据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介绍,近两月来,该院灼伤科门诊也收到了多例拔罐、艾灸、三伏贴烧伤的患者。
灼伤科主任医师张勤指出,一旦出现皮肤损害,市民千万不要听之任之,损害的皮肤容易感染,应该及时到烧伤科,专家们会根据不同情况及时处理。
烧烫伤的家庭处理原则:
(1)冲、泡:发生烧烫伤后,第一时间用冷的自来水持续冲洗或浸泡伤处降温直至疼痛缓解。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用冰块直接冷敷,特别是烧伤面积较大时,因为会导致疼痛加剧,严重会导致休克。如果烧烫伤严重的话,同时拨打120。
(2) 脱:迅速脱去伤处衣物,取下伤处饰品。不过根据经验,用剪刀剪更效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切不可强行剥脱衣物,以免造成二次损伤。
(3) 盖、送:在上述两个步骤做完后,对于II度烧烫伤的表皮水泡,不要手痒地自己去刺破,应用清洁的毛巾、纱布或者保鲜膜覆盖伤处,保护创面,防止感染,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一般来说I度的烧烫伤是不会留下疤痕的,II度的烧烫伤如果处理合理,也不太会留下疤痕,但是如果是III度烧烫伤是肯定会留下疤痕的。
因三伏贴烫伤而留下的疤痕 / 图片来源烟台大众网
4、三伏贴操作简单,哪儿都能做?
每年夏天,“三伏贴”都会火一波。有多火?不仅中医医疗机构大量开展,许多有中医科的医院也参与进来,连小诊所、药店、美容养生会所,甚至是某宝也都做起了“三伏贴”。
图片来源某宝截图
打开膏贴、找到位置、贴上,时间到了再拿下——看上去操作很简单。难道真的是个人、抓一把药膏就能做起“三伏贴”?
当然不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关于加强对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技术应用管理的通知,同样谈到了开展“三伏贴”服务机构基本要求:
- 开展“三伏贴”服务的机构应为具有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核准登记的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或民族医学科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并已开展相应的中医药或民族医药服务工作。
- 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三伏贴”服务。
而进行三伏贴操作的,更不是路上随便一个路人甲都行:
对患者实施“三伏贴”操作的人员,应为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或接受过穴位贴敷技术专业培训的卫生技术人员。医疗机构应对本单位能够从事“三伏贴”操作的人员予以明确并进行培训、考核。
连正规医院贴三伏贴都可能出问题,你真的放心小诊所、美容院?
#关于三伏贴,你是什么看法?#
留言区分享一下吧!
(综合来源:央视新闻、红星新闻、医学界妇产科频道、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