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老兵尚晓东:国之所需,就是吾之所向

老兵永远跟党走 | 2024-08-23 09:15

从车间工人到大学老师再到科研老兵,尚晓东经历了人生三次重大的角色转换。

尚晓东,1983年大学毕业,特招入伍成为武警指挥学院一名文化教员,2008年退役。现任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10次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开放共享航次首席科学家出海科考。多年来,他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得国家专利30余项、软件著作权3

从小,尚晓东就有一个从军梦。1978年,他高中毕业,那时国家刚恢复高考。考上大学?他认为简直是天方夜谭!于是,到工厂当学徒工,满18岁就报名参军成了他的人生规划。但放弃大学梦,尚晓东却不甘心。白天工作、晚上复习,第一年参加高考,差5.5分落榜。第二年,凭借更加刻苦的学习,他如愿考上了太原理工大学物理专业。

大学期间,他最向往的部队也向他递出了橄榄枝。一毕业,尚晓东就被分配到武警指挥学院,成为了一名文化教员。

1990年因部队调整,尚晓东被调到武警医学院,教授《医学物理学》。学院院长是一位喜欢搞研发的野战外科专家,他询问尚晓东:能否研制出一种适合野战的外科担架?为此,尚晓东钻研了两年成功研制出特殊担架。这次成功的尝试,激发了他的 “科研梦

于是,边工作边学习,他在1994年考上了天津大学流体力学专业研究生;四年后,又获得香港中文大学流体力学专业博士入学资格。就这样,从大学老师走上科研之路,他开启了人生的又一次重大转折。

2001年,尚晓东前往美国开展学术交流,随后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当从新闻里看到南海撞击事件时,愤慨之余他更加坚定了学成归国的决心。2005年博士后出站,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优厚待遇和留美工作机会,第一时间回国,并把我国研究基础还较薄弱的海洋科学作为研究方向。

此时,尚晓东已经43岁,改变专业方向,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可想而知。但他却说,国之所需,就是吾之所向!

那时我国海洋观测设备90%以上都得依赖进口。在国家高新技术发展“863”计划项目的支持下,经过不懈努力,2010年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国际上响应时间最快的海洋探测温度传感器,响应时间7毫秒,也就是千分之七秒,彻底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紧接着,研发出了世界上首套水下热通量观测系统,这是解决碳失汇”“热失汇国际重大科学问题的关键设备。

在此基础上,他们还为国之利器海翼号水下滑翔机研发传感器,使其耳聪目明,彻底解决了技术封锁和卡脖子问题。

……

尚晓东虽已过退休年龄,却依然战斗在科研第一线,继续承担着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回顾人生,他觉得如同海浪一般,此起彼伏,奔涌向前。是什么力量助他风雨无阻、破浪前行?晓东答道,“也许是年少时的梦想,也许是身体里军人的热血,也许是对祖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期盼,也许是身为中华儿女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