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姐谈心 | 如何应对恐慌?“安心处方”已配置完毕,请查收!
面对新冠疫情,说不慌是一种掩饰。
为什么慌?这是一种本能。在面对未知的灾难面前,焦虑、恐惧等都是人之常情,没有反应才奇怪!可是互联网的时效性让数以千计的信息暴露在我们的面前,有的人难辨真假、信谣传谣,情绪上出现了很大程度上应激反应,以至于陷入恐慌、迷茫、崩溃等心理异常现象。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是一种“替代性创伤”,指“在目击大量残忍、破坏性场景之后,损害程度超过其中部分人群的心理和情绪的耐受极限,间接导致的各种心理异常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源于人们对现实的同情、愤怒等,产生出一些例如“吃野味的人都该判死刑”等想法,当想法又未得到实现时,情绪转为一种压抑,当这些情绪一旦承受不住,则会让自己“受伤”。这不仅损坏身心健康,还有可能使社会功能受损。
该如何调整我们的恐慌?一起来看一个小动画吧
1、调整关注度
我们想要以更好的态度面对生活,面对自己,关注什么很重要。如果我们的关注点只放在危险上面,就会感觉更加危险。比如这样没有了,那样没有了,我们的生活将无法继续了……
当内心是充满恐惧等负面情绪时,我们自身的免疫力也会下降,而内心是淡定、平静、温暖和爱,免疫力就会提高。所以,从此刻,停止关注负面消息,不必总是刷屏,切换到让自己感觉到轻松、愉悦、关怀的状态。
2、增加自我掌控感
面对疫情,对传染的方式、自己的状态要有更好的了解,确保了自己不会被染疫,也能消除恐慌。所以专家会出来解释病毒的原理、与感冒的区别等等。要知道它让我们更小心谨慎,更重视疫情,更能保护自己。
3、直面恐慌
除了着急去解除恐慌,我们还可以趁机直面恐慌,走到恐慌的中心去,借此认真去思考:恐慌对我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是害怕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多一点,还是已经习惯依赖别人制造出安全的环境?在我的想象中,会有哪些无法接受的事?我可以如何突破这样的自我……
4、与他人沟通
理解他人的恐慌与我一样。当别人同我们倾诉疫情相关负面信息时,我们一定要温柔接纳,再去传递有用的信息。例如:我口罩快没有了,到处都买不到。我们可以告诉他:我知道一些口罩重复利用的方法,你需要吗?
当你发现身边有没戴口罩出门的人,请这样对他们说:为了您的生命安全,建议您做好自己的防护措施再出门。
柔声细语,和颜悦色的交流,做到隔离病毒不隔离爱。 爱是我们人类最好的语言,也是疗愈最好的能量。
5、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因为疫情的发生导致出现负面情绪实在无法排解,除了选择倾诉,可以和朋友、家人表达自己的惆怅、悲伤的情绪,也可以向社会各专业心理求助热线表达你在面对疫情过程中所遇到的心理问题,相信他们会一直陪伴你共度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