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线丨为瓷器插上文创的翅膀
春和景明,山河如画。
在天津市津南区八里台镇工业园区,天津市级非遗项目陈氏制瓷(手绘)制作技艺的传承和保护单位——观照轩内,和煦的阳光透过百叶窗照进画室,李旺、董玉飞等多位书画家正全神贯注于眼前的瓷瓶,沉浸在创作中:或笔走龙蛇,或精心描绘……书法、绘画、篆刻,“十八般武艺”让瓷器熠熠生辉。
蕴传统之美,传时代精神。传统瓷器在这里插上文创的翅膀,一条非遗项目传承与创新的路子渐渐明晰。
传承推广向未来
非遗传承的未来,在下一代身上。
进入观照轩大门,右手第一间200多平方米的房间,摆放着一些中小学生的手绘瓷器作品:辛劳的农夫、饱满的稻穗……这里还是津南区中小学生手工实践基地,孩子们不仅可以了解传统非遗项目的历史,还可以动手做瓷器。润物无声,这些活动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
2021年,澳门理工大学的学生来到观照轩体验瓷器制作过程,带队老师和天津工业大学教师郑勇联袂创作了“津澳情”水杯留作纪念。近期,天津工业大学着力打造中国传统文化与技艺国际传播中心,和观照轩联合录制“一带一路”瓷器课程,向全球4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开放,传播中华文化。
今年2月,第一批天津市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发布,陈氏制瓷(手绘)制作技艺入选传统技艺类;2021年,津南区评选12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赵彦菊名列其中。
素心如雪,寄瓷器之美;初心不改,为文化传承。陈氏制瓷(手绘)制作技艺一直走在传承与创新的路上。
(本文内容来源新华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