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事一干就是32年?听这位共产党员对你说

媒介拓展科 | 2022-10-16 14:54

图片

此处名为“擦耳岩”,意思是山羊都得擦着耳朵才能过去。这里是贵州遵义市原草王坝村大发渠最险峻的地段,也是工程最难的一段,最窄处不到10公分,距地面110多米。

图片

即便是水渠完工之后再看此处,也能感受到“擦耳岩”的地势险峻。据当地村民介绍,因为水渠边上十分狭窄,从这里开始就必须双脚踏入水渠当中,蹚水而过才能保证安全。而这只是大发渠的一处缩影,由小窥大,不难想象当时修渠历经了多少困难险阻,这也是大发渠需要长达32年才能完全建成的原因之一。

图片

图片

《高山清渠》剧照  黄大发

以该渠修建的组织者、“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大发为原型创作的电视剧《高山清渠》,每晚20点40分正在贵州卫视黄金剧场热播。

图片

黄大发是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村原党支书,从上世纪60年代起,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历时32年,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结束了千百年来滴水如油的历史。

图片

大发渠主沟全长7200米,支沟全长2000米

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修造一条水渠也许算不上是大工程,但是对于当时闭塞贫困的小山村来讲,要成功却难如登天,面临的重重困难包括:资金、技术、人力等各个方面。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黄大发坚持贯彻党员干部带头干,遇到困难自己先上的信念,面对这样的艰险,没有退缩。

修渠引水,这样艰巨的工程起初不被大家看好,在面临没有支持的情况下,黄大发愣是敢说敢做,并不断地想办法努力团结村民们争取支持,努力跑外援,解难题。

图片

第一次修渠因不懂技术而失败,黄大发明白光靠蛮干是不行的,便主动申请到乡镇水利站跟班学习。几乎半文盲的他,从零起步,一个字一个字地临摹,一张图一张图地学习,最后变成了专家。

图片

《高山清渠》剧照  

依靠着难以想像的决心和毅力,他32年来坚持做这一件事,一辈子坚定一个目标,终于带领全村凿出一条生命渠,完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更让人称奇的是,在没有现代化设备和高级技术团队的参与修造下,该渠经过评估,质量过硬,设计合理。可以这样说,是他们用双手创造了自己的工程“奇迹”。

图片

《高山清渠》剧照

人的一生能有几个32年,黄大发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无悔奉献于草王坝村,不畏艰险、克难攻坚,以愚公精神打造了这条引领脱贫致富的“大发渠”。

图片

32年,成就了黄大发的平凡和伟大,他被誉为“当代愚公”,这是对他最高的褒奖。而脱贫攻坚的道路上需要千千万万个黄大发,需要千千万万个新愚公,需要他们一心为民、不畏艰险、志拔穷根、攻坚克难的共产党员精神。

图片

请关注贵州卫视黄金剧场正在热播的电视剧《高山清渠》,坚定信念,攻坚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