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故事丨采访破例:只给一分钟
2014年10月28日清晨,一阵手机铃声打破了往日的宁静。央视贵州站站长紧急来电,要我立刻赶往遵义县人民医院,协助拍摄一条关于“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突发脑溢血的新闻。挂断电话,我迅速联系了遵义台的值班记者王险峰,二人火速启程,奔赴遵义县(现播州区)。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令我震惊不已。就在当年8月上旬,我还曾与央视“走基层”的记者一同前往遵义县龙坪镇中心村小学,采访过朱敏才夫妇。那时的他,精神矍铄,还兴致勃勃地向我们介绍过正在建设中的学生宿舍。谁曾想,短短两个月后,竟会传来他病危的消息。
图为:央视记者走基层拍摄正在建设的学生宿舍
抵达医院后我们了解到,10月25日晚10点左右,朱老师在查看新建学生宿舍的热水器安装情况时,突发脑溢血,被紧急送医。此刻,他正在ICU重症监护室接受抢救,尚未脱离生命危险。
医院的会议室里,一场关于救治朱老师的专题会议正在紧张进行。此时,我注意到朱老师的妻子孙丽娜老师也在现场,便立即示意记者王险峰上前,就朱老师突发疾病的情况进行即兴采访。为了不影响会议进程,我一边向与会人员打着手势,一边低声承诺:“就一分钟!”
图为:救治朱敏才老师专题会议一角
图为:遵义台记者王险峰采访孙丽娜老师
孙老师强忍悲痛告诉我们,那天晚上,她正在新建的宿舍楼里打扫卫生,朱老师也特意前来查看。没想到,就在他察看刚刚安装好的热水器时,突然倒地不起。
在参与“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报道时,我们就已熟知朱敏才夫妇的事迹。时年72岁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与妻子孙丽娜一起,在贵州山区已默默支教九年。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龙坪镇中心村小学成功筹集到220万元资金,建起了崭新的校舍。据分析,朱老师此次突发脑溢血,很可能与他长期患有高血压有关。
就在我们准备前往拍摄救治中的朱老师时,医院方面却亮起了“红灯”。院方表示,在朱老师脱离生命危险前,谢绝一切采访和探视。面对这一情况,我不得不另想办法,找到重症科主任,再三说明电视新闻需要画面支撑的特殊性。然而,主任态度坚决:在未接到上级通知前,绝不能放行。
沟通无果,我只好抱着摄像机,默默守在重症病房门口,等待可能出现的机会。半小时后,主任见我仍执着地守在原地,心软了。他悄悄折返,低声对我说:“你进去换件衣服,一个人进去,在玻璃墙外拍个镜头就走,切记不要超过一分钟。”我连忙道谢,紧随其后进入了监护区。
图为:遵义县医院医护人员24小时监护朱敏才老师病情
图为:医护人员正护理处于昏迷状态下的朱敏才老师
为了在这一分钟内捕捉到所需的关键画面,我拍摄采用了不停机的前进式镜头句子:先全景,再中景,最后推进到近景。然而,刚在玻璃墙外拍完这几个镜头,主任便急忙将我拉出了病房。

在重症监护室外的物品存放间,我抓紧时间询问朱老师的病情。主任透露:“目前朱老师尚未脱离生命危险,且处于失语状态。如果一周内出血量能得到有效控制,我们将继续保守治疗;否则,可能需要进行开颅手术。”
我由衷感谢这位主任破例给予的一分钟。在这分秒必争的时刻,我们抓住了最关键的新闻场景,记录下了最真实的画面,为电视观众带去了他们最关心的事实。这条新闻后来还被央视评为年度好新闻三等奖。

2014年10月3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播发了“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突发脑出血”的报道。新闻一经播出,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引起了全社会对朱老师病情的广泛关注与深切牵挂。
作者:原遵义电视台主任记者 武书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