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布依山寨走来 ——记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作曲家李占忠
国字脸,身材敦实,朴素的穿着,一口浓厚的乡音,很难让人把他和音乐联系在一起。但他近二十年来蜚声贵州民族音乐乐坛,在全国、全省获得过多次大奖,跻身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员,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学会理事、中国布依族民歌大赛专家评审团成员、贵州省布依学会音乐舞蹈艺术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安顺市布依学会副会长、安顺市合唱协会副主席、安顺市中小学音乐教育委员会副会长,安顺市第六批市管专家、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第一批县管专家、县布依学会会长等。头上的光环,舞台的鲜花和掌声多少有点眩人眼目。然而,面对各种荣誉,李占忠老师嘿然一笑:“我就是一个教书的,一个普通的中学音乐教师。”可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提到他,已故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张中笑先生说:“不论是人品还是学业,占忠总是让许多教过他的老师从心底里喜欢他。”
在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提到洛河槽子,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一,它是布依族聚落,民风古朴而好客:其二,当地布依人家皆能歌善舞,“山歌调调满山坡,你歌没有我歌多”,当地人说,娃娃一落地说会唱歌。20世纪60年代末,李占忠生于斯,长于斯。可以说,民族的音声从他记事起已成为成长的基因在血液里流淌。只不过他万万没有想到,音乐教育会成为他终身的职业,作曲会成为他筑梦乐坛,讴歌时代、回馈家乡的载体。其实,当他把热爱民族、热爱家乡的种子植根于灵魂深处的时候,日积月累,这种情感一旦迸发出来,就幻化成他创作的灵感和艺术生命的源泉。他生于布依之家,他创作了《布依族酒礼三步曲》《哽唠哽唠》《慕啊溜》《我的家乡在花山》《追寻与传承》等,通过音乐平台的传播,使布依人民的风俗人情传播四方;他成长于布依山乡,他创作的《好一朵紫色的祥云》在“美丽中国”全国新农村题材歌曲作品征集中获优秀作品奖被国家图书馆特约收藏,并作为中国农民合唱基地培训教材;他的《说戏》获贵州省廉政歌曲征集一等奖,《以石为主与石俱进》获全国歌曲作品大赛银奖,《轻轻的 你走了》获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优秀国际展播奖,《花开罗平》和《生态坝羊 幸福茶乡》在“学习强国”平台展播。个人作品专辑《醉在山水间》出版发行。
音乐是世界的,但音乐首先是民族的。离开民族、离开成长的土壤去奢谈音乐,那将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在音乐教室,他给学生灌输的是热爱民族、热爱家乡的观念;在作曲主旨和作曲风格上,他激扬的是民风,赞美的是家乡。多年来,
李占忠老师在音乐教育领域和社会文化活动中,推广保护布依族传统文化。组织参与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为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他的音乐创作之路,是一条不断探索与创新的道路。他从不满足于已有的成就,而是不断挑战自我,尝试新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他的音乐作品因此而丰富多彩,每一首都独具特色,令人耳目一新。这种不断探索与创新的精神,不仅让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生命力,也为他赢得了更多的赞誉和认可。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这是李占忠老师的教育理念,也是他的创作理念。从青年时代起,他就在黔中大地如饥似渴地吮吸着民间音乐的营养,挖掘布依族音乐内涵,丰富自己的学识的同时,创作出反映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他创作的《老榕树下》《直箫对着山月吹》《石头山歌》等,都运用了大量的布依族民间音乐元素,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布依族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他撰写的《在民族贫困地区如何开展群众性文化工作》《紫云布依族石工号子概述》《紫云布依族“六月六”的由来及民族音乐的发展》等论文都是在对民族民间音乐及民间文化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收集整理和科学、严谨而又客观的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而做出的论证,具有独特的视角和独到的见解。
孔夫子说:“乐者,所以道和、人和、政和也。”音乐教化人心,以其和谐之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作为音乐教师,李占忠在音乐教育上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和布依族音乐特色,开发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课程和教材。其音乐理念和教育实践为布依族音乐传承发展注入新活力,为民族音乐教育创新提供宝贵经验。他坚信音乐是连接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桥梁和纽带,需要增进理解和尊重。因而致力于推动音乐教育多元化和国际化,让更多人了解欣赏布依族及其他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通过音乐力量,搭建不同民族、文化间沟通桥梁,展现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
他对音乐的热爱,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的创作与演出,更体现在他对音乐教育事业的投入与奉献上。作为中学音乐高级教师,李占忠不仅传授音乐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造力。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丰富经验,激励着学生们勇敢追求音乐梦想,为他们的音乐之路铺设了坚实的基石。在他的悉心指导下,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走上了音乐之路,成为音乐界的新星,为中国的音乐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他深知,音乐教育不仅仅是技巧的传授,更是灵魂的启迪和情感的滋养。因此,在他的课堂上,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和音乐的旋律。他鼓励学生们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引导他们将内心的世界通过音乐展现出来。他的教学方法独特而富有成效,让学生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技巧,更培养了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
李占忠先生还经常组织学生们参加各种音乐比赛和演出,为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在他的带领下,学生们不仅在比赛中屡获佳绩,更在音乐的世界里找到了自信和快乐。他的付出和努力,不仅让学生们受益匪浅,也为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他的音乐教育事业如同他的音乐作品一样,充满了热爱和奉献。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音乐教师的责任和担当,为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在他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热爱音乐,追求音乐梦想,为中国的音乐事业培养了新的力量。
李占忠先生还积极参与各种音乐公益活动,用自己的音乐为需要帮助的人们带去希望和力量。他深知,音乐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触动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因此,他始终将音乐作为传递爱与希望的桥梁。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关注社会,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用自己的音乐为这个世界增添一抹温暖的色彩。他们深知,作为音乐家,不仅要有才华和技巧,更要有爱心和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为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美好和希望。
在李占忠老师的音乐工作室里,悬挂着一幅他在某次大型公益演唱会执棒指挥的黑白影像,旁边是资深地方文化工作者施文健先生撰文,书法家林明璋书丹的“仰秣玄鹤考”。有句云:“今有紫云李氏占忠者。虽无师旷之聪、伯牙之才,然以民族文艺为溯源之本,卅载不忘初心、以音乐教化树德立人。用生命爱民族、用生命爱音乐……”诚哉斯言,当为李占忠老师的生命写照,也是李占忠老师的艺术写照。
他从布依山寨走来,他的音乐、他的乡土情结,他对民族、对时代的讴歌和赞颂将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本文作者陈玉莲
系贵州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副教授、器乐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