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丨百年党史·天天学习——党领导下的贵州武装斗争 (三)

贵州广播电视台故事广播·茅台之声 | 2021-08-19 12:15

来源:《中国共产党贵州历史》

1936年2月初,红二、红六军团渡过乌江上游鸭池河向黔(西)、大(定)、毕(节)进军的消息传到毕节,毕节士绅为保护自己的利益,纷纷向毕节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莫雄献计,停止派兵对席大明部围剿,“招安”席部防堵红军,通过红军来削弱席部,从而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

莫雄采纳了士绅们的建议,派人“招安”席大明,委以国民党“保安队长”“清乡司令”等职。但席大明未被高官厚禄的引诱而心动,亦未自作主张,而是立即去找邓止戈请示对策。邓止戈慎重考虑后,决定让席大明将计就计,把假意接受“招安”的条件告诉了莫雄,莫亦同意照办。

这样席部开到了毕节,并驻防流沧桥至头步桥一线,尽量排除保安团对红军的威胁。当红二、红六军团解放大定(今大方)时,邓止戈派地下党员李仲良在大定找到红军,向红六军团参谋长谭家述汇报了毕节县城的情况,谭家述随即向任弼时、王震、夏曦等红二、红六军团领导作了汇报,经研究决定部队迅速占领毕节县城。2月9日,王震、夏曦率红六军团机关及红十六师进抵毕节。

此时,席大明已率部驻守在毕节至大定的公路要塞头步桥一带,当红军抵达头步桥时,席大明部立即走出防地,迎接红军。头步桥距毕节县城仅十余华里,红军在席大明部的引导下,直奔毕节县城,席的另一部武装驻防城边,当得知红军已达头步桥时,在邓止戈的指挥下,抢占了县城近郊的制高点虎踞山,控制了有利地形,使红军顺利进占了毕节县城。红军入城后,邓止戈、席大明、周质夫、阮俊臣等与红六军团政委王震、政治部主任夏曦等会面。

1936年2月6日,红二红六军团解放大定县城,2月9日占领黔西北重镇毕节。在2月3日红军进占黔西县城后,红二、红六军团领导人即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共川滇黔省委员会和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简称省革委)。

省革委以贵州地下党掌握的阮俊臣、席大明、周质夫三支武装力量为基础,建立了贵州抗日救国军,周素园出任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席大明部为第一支队,周质夫部为第二支队,阮俊臣部为第三支队,红二、红六军团领导加派红六军团民运部长李光清、红十八师政治部组织科长廖明、某团政治处主任欧阳崇庭分别担任第一、第二、第三支队的政治委员,邓止戈任贵州抗日救国军参谋长。

贵州抗日救国军成立后,即在黔、大、毕地区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和抗日救亡主张。救国军司令部一面发表告群众书和致川滇黔地方武装的代电,号召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挽救民族危亡,一面在群众中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并鼓励贫苦人民参加红军,组织游击队,保卫土地革命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