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读者】贵州省博物馆丨多元一体入华夏:会稽与牂柯青铜文物展
书籍点亮生活
让《领读者》带我们到达最远的地方
像一艘船,如一匹马
穿越时空,跨越山河
读书,读人,读世界
本期主题:贵州省博物馆“多元一体入华夏:会稽与牂柯青铜文物展”
本期领读者:宁健荣 贵州省博物馆研究部主任
11月16日,由贵州省博物馆与江苏镇江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多元一体入华夏:会稽与牂柯青铜文物展》在贵州省博物馆7号展厅开展。
展览
多元一体入华夏:会稽与牂柯青铜文物展
地点
贵州省博物馆7号展厅
展期
2021年11月16日-2022年1月5日
夏商周三代,中国青铜文明繁盛。商末周初,青铜文化向长江流域传播。江南会稽和牂柯故地先民吸收中原青铜技艺,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地域性青铜文化。“秦王扫六合,天下重归一”,秦汉王朝加强了对祖国边疆的开发,吴越会稽和黔中牂柯先后融入华夏版图。两地出土的汉魏青铜器物,显示出“多元一体入华夏”的文化共性,诠释了中华民族共同繁荣的历史进程。
本次展览精选了江苏镇江博物馆藏吴地青铜文物154件(套)和贵州省博物馆藏青铜器精品50件(套),展出器型多种多样,花纹繁缛富丽。
江苏镇江丹徒大港烟墩山发现的西周早期青铜器——宜侯夨(cè)簋,其底部刻有126字的铭文,记叙了周康王册封为宜侯,并赏赐鬯、瓒、弓、箭、土地、庶人等,是研究西周分封制度的重要史料。
镇江博物馆唯一的国宝级文物——青铜凤纹尊,是目前所见吴国早期铸造最为华丽精美的青铜器物,也是一件稀世珍宝。纵观这件器物,纹饰精美,充满高贵优雅之气,腹部两对凤鸟翩然而至,栩栩如生。青铜凤纹尊匠心独运的动物纹饰,既继承豪放的中原文化,又融入地域文化特色。中原和江南两个地区的青铜器锻造技艺完美融合,终使这件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得以问世。
古夜郎国出现之前,今贵州省境曾经有一个被称为“牂柯”的古国。被誉为“西南大儒”的郑珍、莫友芝等人,根据《管子•小匡》中“桓公曰:余乘车之会三,兵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南至吴、越、巴、牂柯” 的记载,认为牂柯是春秋时期南方的古国。后世编纂的一些府、州、县志和民国《贵州通志》,大都采纳了这一看法。
在商周时期,濮越族群逐渐形成,经济生活日趋稳定,吸收了中原地区的青铜铸造技术,并逐渐发展形成独具特色地方山地青铜文化。在威宁中水鸡公山和毕节青场等山地遗址,青铜之光初现。
商周时期的青铜锛,有段,单面刃,器身呈弧形,整体较厚重,体现了商周时期贵州地区的青铜铸造技术。
考古发现中贵州西部地区的威宁中水、普安铜鼓山、赫章可乐等战国秦汉时期代表性遗址,出土的西汉铜柄铁剑、汉铜钺、单耳鎏金铜鍪等青铜文物,展示着贵州青铜文化“是在吸纳汉文化、滇文化、巴蜀文化、百越文化和楚文化精华后,形成的区域性青铜文化”。
青铜器工艺是中国传统工艺之一。不止中原地区,在边疆民族地区也有精美的青铜器出土,人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艺,锻造出一件件稀世珍宝。如今的青铜器已经成为历史的记忆,成为夏商周文化的重要见证。通过这次展览,相信能让您更进一步感悟“多元一体”的华夏文明,体会青铜器时代的璀璨文化。
(本文部分图文资料由贵州省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