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快评丨贵州女儿,中国院士黄维娜:一颗“中国心”,守护祖国蓝天!
11月21日,一个让贵州骄傲的名字刷屏了——黄维娜,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她不仅是今年贵州唯一的院士,更是中国航空发动机领域响当当的“女帅”。
过去三十五年,这位贵州女子,把最好的年华,都献给了为中国战鹰铸造一颗强劲的“中国心”。
时间回到1990年,22岁的黄维娜从西北工业大学毕业,回到家乡贵州,进入中国航发贵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多算一遍数据,未来的战鹰就多一分安全。”
这句话,她说了三十多年,也做了三十多年。
她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公式推导;她的办公桌上,技术资料堆得比人还高。在航空发动机这个被视为“工业皇冠”的领域,她要闯出一条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路。
最难的那段日子,是研制新型发动机的时候。当时涡轮部件设计陷入僵局,团队连续一周的模拟计算全部失败。深夜的实验室里,黄维娜在白板上写下“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那一刻,这个看似柔弱的贵州女子眼中闪烁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在一次试车出现故障时,她不顾高温和油污,第一个钻进狭窄的机舱检查残骸。当她出来时,工装已被汗水浸透,手指被金属边角划破渗着血珠,却仍专注地分析着故障原因。这一幕,让现场所有同事红了眼眶。
三十五年,从设计员到总设计师,黄维娜带领团队突破了数十项关键技术瓶颈。她主持研制的发动机,如今正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她说:“我这一生,只做了研制航空发动机这一件事。”这简单的一句话,背后是整整一代航发人的执着与奉献。
当选院士后,黄维娜说的第一句话是:“这份荣誉属于所有在贵州大山深处默默奉献的航发人。”那一刻,无数曾在这片土地上奋斗过的航发人热泪盈眶。
从贵州深山到万里长空,黄维娜和她的战友们用自己的坚守证明:最寂静的坚守,终将绽放最绚烂的蓝天梦想。致敬每一位中国航发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