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百年党史·天天学习——贵州的解放(九)
(来源:《中国共产党贵州历史》)
解放战争后期,濒临崩溃的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准备迁都重庆,妄想“偏安西南”,建立“反共基地”,负隅顽抗,再图中原。贵州是蒋介石在西南地区能全面控制的省份,因此,从解放战争后期开始,蒋介石集团就加强了对贵州的控制,企图通过控制贵州以拥有整个西南。当时,顾祝同残部已退入四川;胡宗南所辖的第五、第七、第十八3个兵团约30多万人龟缩于秦岭,退守西南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共约45万人,加上其他部队共90余万人,与据守湘中以南地区的白崇禧集团遥相呼应。
蒋介石认为解放军进军西南,不会从南面进入,因为川黔边交通不便,大兵团行动困难,加之要通过白崇禧部集结的湘桂地区,只能从川北方向入川,因此在部署其部队时,以胡宗南集团依秦岭主脉构成主要防线,并沿白龙江、米仓山、大巴山一线构筑第二道防线;令宋希濂的两个兵团和孙元良兵团布防于川鄂边建始、恩施、巫山、奉节一线,扼守川东门户;令四川罗广文兵团在南充、大竹地区,以便向北或东机动;令白崇禧、胡宗南及川境诸将领密切合作,构成所谓大西南防线。
贵州位于蒋介石“大西南防线”上白、胡两集团的结合部,既是这个防线上的一个致命的薄弱环节,同时又是白、胡集团与川、滇、黔诸敌的联系点和湘、桂等地残敌退入云南,逃往国外的通道,其战略地位和地理位置都非常重要。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对敌情了如指掌,洞察了蒋介石的防御意图,为彻底消灭华南、西南之敌,毛泽东主席作了具体的指示:“对白崇禧和西南各敌,均采取大迂回动作,插至敌后,先完成包围,然后再回打之”;对西南作战“非从南下进军,断敌后路不可。”遵照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的部署,中央军委指出,二野主力应取道湘西、鄂西、黔北,迂回入川,二野四兵团在协同第四野战军完成广西作战任务以后,再西出昆明,占领云南,与二野主力及一野一部,共约60余万人,负责解放西南地区。
为彻底消灭西南地区的国民党武装力量,1949年2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成立以邓小平为书记的中共第二野战军前敌委员会,担任进军大西南的任务。5月,中央军委指示,二野由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指挥,在西北军区司令员贺龙指挥的第一野战军一部的协同下,准备进军大西南。7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西南局,贯彻执行中央关于西进的方针和部署,统一领导和解放西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