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雾山中春茶绿 国品黔茶分外香

贵州经济广播 | 2019-04-29 11:45

茶园面积全国第一的贵州,拥有700多万亩茶园。"生态""优质""干净",已经成为贵州茶最亮眼的标志,吸引着世界的目光。而当大数据与茶园相结合,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接下来我们走进位于贵州南部的贵定县云雾镇,去那里感受智慧茶园的独特魅力。

水肥一体化操作间

在贵定县七里冲水肥一体化茶园基地,厂长莫文玉轻轻在手机上点了几下,水肥一体化自动灌溉系统的机器就开始轰鸣起来。

莫文玉说:“这个水就提到山上,山上还有一个半站,它就把这个水肥一起输送到上面,每一行的茶叶它就慢慢滴灌,溶解在它的泥土里面,它就很好地吸收了肥。”

莫文玉接受采访

这是贵州经典云雾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15年与瓮福集团、安徽农业大学合作的成果,利用这套系统可以实现施肥灌溉精准化,茶园管理者可以依据茶树的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特性与肥料效应,在施用液态肥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氮、磷、钾等元素的用量和比例,采用科学的施肥技术,为生产优质茶叶提供技术保障。

莫文玉说:“我们是根据这个土壤的检测,它缺了什么肥,我们施什么肥,那么就把我们这个茶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等都要比常规的(施肥)要增加得多,这个施肥我们这一片茶园1000多亩我一个人就可以施了。 ”

国品黔茶云雾山茶叶基地

"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寡日照"是贵州茶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这样的自然地理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赋予了贵州绿茶"翡翠绿、嫩栗香、浓爽味"的特质。但也正因为贵州山地和丘陵较多,茶叶大多种植在高山上,容易造成茶叶的施肥成本普遍较高、施肥不均匀等问题。贵州经典云雾引进的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数据分析合理地给茶叶补充"营养快线"。只用一台手机就能控制上千亩茶园的自动化施肥,大大减少了生产成本。贵州经典云雾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秘书潘神思说:“以前我们茶园施肥是要靠人驮,靠马拉的,然后一天马拉的成本就是250元,还要包括人工施肥的费用,成本是很高的。在2016年的时候,我们在马坡建设了试范基地,然后经过了一年的实验就是验证了这个系统对成本的节约、对茶园效益的提升有很大帮助,我们才正式在七里冲这一块建设了贵州的首家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

潘神思接受采访

水肥同步管理后,茶叶品质和产量有明显提升,真正地实现了"高质"、"高产"、"高效"。厂长莫文玉说:“一是我们春茶开采的时间提前了十来天,第二个是减少了人工成本,每亩我们就减少了人工费差不多500(元),再一个就是我们所用的肥料利用率已经达到80%以上,按常规的施肥利用率只能达到40%。”

一张二维码可追本溯源

事实上,在这里,智慧茶园的定义并不局限于水肥一体化技术一项。走在地里头就能闻到茶叶的清香,一张张特制的二维码牌子格外显眼。早在2015年,贵州经典云雾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就推出了"811生态专属茶园",消费者认购一亩茶园后,可通过全方位的可视化质量追溯监控体系随时监控整个茶叶生产加工流程。贵州经典云雾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秘书潘神思说:“就是说它的这个可视化生态系统是在我们的整个茶园里面的,它要布置这种高清的监控摄像头,建设一个线上可视化的操作平台,客户他在订购了我的茶园以后,他可以通过手机APP操作的,全天二十四小时联网,一年四季监控茶园的生长情况。”

据了解,"811"一词来源于自然地貌"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811生态专属茶园"项目,指的是在贵州优质茶产区流转生态茶园,取得它的产权后,通过互联网面向全国的茶叶消费者或经营者,以茶园每年的使用权进行销售,还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茶叶产品加工,并建立可视化系统,将茶叶的品质控制过程呈现给客户。

此外,被消费者认领后的茶园,企业会聘请专属的"茶园管家"协助管理,这也有效解决了当地贫困群众就业的难题。今年40岁的杨国武,6年前移民搬迁到了云雾镇,一直没有找到适合的工作,如今他已经是茶园的护园人。

记者:“那您现在能赚多少钱啊?”

"茶园管家"杨国武杨国武:“两千多。”

记者:“一个月是两千六七吗?”

杨国武:“对,没有茶园的时候(我)没有工作。”

记者:“你来这边管了有多少年了啊?”

杨国武:“六年了。”

记者:“那你懂茶吗?”

杨国武:“懂,懂一点,我喜欢茶叶,我就是喜欢做这个茶叶。”

智慧农业为茶园插上腾飞的翅膀,据了解,在2010年到2017年间,贵州经典云雾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累计茶叶销量达2680吨,辐射茶园53600余亩,带动17869户茶农增收。

贵州经典云雾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秘书潘神思告诉记者,公司将继续依托贵州丰富的特色山地农业资源,力争将"智慧茶园"的理念和技术在全省进行推广,助力贵州茶业发展,助推黔茶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