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火车站的“小红屋”服务站全是“银发老人”志愿者

央视新闻 | 2023-05-06 09:45

在郑州火车站西广场上,一个标有“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字样的红顶房子格外醒目,人们亲切地叫它“小红屋”,每当旅客遇到困难,总能在这里找到解决方案。

郑州火车站是全国最繁忙的火车站之一,这个“五一”假期,全站预计发送旅客290万人次。而“小红屋”,却成为郑州火车站广场上一道特别的风景,因为“小红屋”的志愿者是一群平均年龄71岁的银发老人。

这天值班的老人叫周麦枝,今年73岁,是郑州市“老年雷锋团”的一员,志愿服务的总时长在团内排名第三。

周麦枝:我每天来了就是倒水这些服务。不是我的班我来,是我的班我还来,来了可高兴了,给旅客倒水、充电,他们说一声谢谢,感觉可自豪了,我一天假都不想请。

郑州市“老年雷锋团”成立于1992年,由40多位铁路离退休职工组成,平均年龄71岁,是全国平均年龄最大的“学雷锋”志愿者服务团队。帮人指路,是老年雷锋团的一项主要工作内容。为了提供更加准确、全面的公交信息,志愿者们想出了手绘公交车路线图的法子。由于公交车线路不定时会更新,志愿者们经常带着纸笔到公交站牌前自己抄写,一遍又一遍地修改。

老年雷锋团团长 姚淑英:按照站牌的显示,我们把所有的车,几路车、到哪儿去给标出来。我们还把车站周边的医院、银行、公园、博物馆、学校这些经常能问到的,都标出来,便于我们为旅客提供比较准确的回答,不让旅客失望。

服务对象在变,服务方式也在变。老年雷锋团的志愿者们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导航系统,还有翻译软件。他们的工作小到提供纸巾、热水、创可贴、帮旅客缝包,大到寄养宠物、代充话费、给行动不便的旅客带路甚至是送回家……只要旅客需要的,“老年雷锋团”都会尽力做到。

旅客 秦娜:我是焦作的,来郑州看病,要返程了发现手机电量不足了。其实他们收点费用大家都是可以接受的,他们却什么都不要,我刚给了几颗糖也不要。真的像雪中送炭一样,本来看病心情比较沉重,感觉现在心里暖洋洋的。

旅客 薛峰:服务态度好得很,旅客接个水、充个电,都好得很。

老年雷锋团每天的值班时间都是八个小时,并且风雨无阻。

志愿者 李林中:我退休以后,想找到一份自己能为社会做点滴贡献的小事。咱不能光嘴上说,要落实到行动上,在这里我感到心情非常舒畅。

如今,不少中小学还在这里设立了“学雷锋实践基地”。

姚淑英:孩子们热情很高涨。八中一个学生说,“老年雷锋团,我以为是为老人服务的,结果是老人为别人服务的。”他感到很惊讶。对孩子们也是一个灵魂的冲击。

“小红屋”在郑州火车站已经服务了31年。31年岁月变迁,郑州火车站广场迎来了无数旅人。一批又一批的银发老人却坚守着一座“小红屋”,不断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

姚淑英:往后的目标就是我们能够平平安安地,继续用我们的余热去把这个站点做得更好。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

每个人都了不起!

你的样子,是老当益壮,

你的样子,是无私奉献,

你的样子带给我们温暖和力量!

(来源:央视新闻 记者:田萌 张晴 张云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