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荐书丨《吃新节》:米饭香!天天可以过吃新节了!

2024-10-24 21:43

《吃新节》

繁华喧嚣和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总是被城市的忙碌所笼罩,身在钢筋水泥包围的城市,注定会错过很多大自然的乐趣,从雨水拍打地面之后夹杂着泥土草木的芬芳,到枝叶蔓藤疯长之后开花结果的惊喜,这些都是上天的恩赐,如果有幸邂逅或者见证,真是令人回味无穷。

遇到这部作品就是有这样的幸运,这本册子以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感,将我们带回温馨而纯真的乡土世界,让我们在文字与画面中重新感受到久违的乡土情怀。

山川与河流,梯田与村落,大地赋予这片土地以人间安详。在这里,美可以抽象或具体的,也可以庞大或微小的,那是人的感官在造梦与盗梦。

故事发生在属于乡土的盛大节日——吃新节。这个节日源自古老的农耕文化,是庆祝丰收的节日,是感恩自然、祈愿未来的仪式。

在节日里,村民会聚集起来,分享新收的粮食,感恩大地的馈赠,同时祈愿来年的丰收和家人的平安。这个节日已经列为非遗项目,凝结着一代代人的审美观念与思想情感,是薪火不息的传承。

出品人们想通过这本书让我们的下一代,看到历史影子。就像一颗种子一样,从年轻的时候就要播下去,这些古老的非物质文化的载体,他们鲜活地存在于生活之中,也正是他们,我们的文化才得以传承。节日的习俗承载了中国人的智慧和灵魂。它不应该仅存在于博物馆,存在于文物或存在于展示柜中。

非遗,是过去,更是未来,它是流淌血液间的技艺,是一段永不止息的旅程。

吃新节,是庆祝丰收的节日,也是感恩自然、祈愿未来的盛大仪式。在这一天,村民会向大自然表达感激之情,感谢它赐予我们丰富的食物和美好的生活。同时,他们将祈愿来年的丰收和家人的平安,希望生活能够越来越好。这种感恩与祈愿的精神,正是乡土文化的核心所在。

本书保有一种质朴和纯真,故事的主人公是活泼可爱的乡村少年。他和伙伴们每天期待着吃新节的到来。对他们来说,吃新节意味着可以品尝到新收的粮食,意味着可以见到许久未见的父母,可以感受到浓浓的团圆氛围,留下宝贵记忆。

他们帮助家里收割稻谷,晾晒粮食,忙碌而快乐。让小毛更期待的,是父母的归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他梦见了父母回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着丰收的喜悦。醒来后,他发现,父母真的回来了,带来了好东西。那一刻,少年心中充满幸福和满足。

绘本画风清新自然,色彩柔和而饱满,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田园诗意的世界。红枫飘落的秋景、稻谷满仓的丰收景象、孩子们纯真的笑容、阿哞憨厚可爱的模样……这样的内容能够让人寻回更多“乡恋”与“乡愁”,与故土故园产生更牢固的情感联结。

文字方面,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土生活的点滴细节,让读者闻到新米的香气,听到斗牛比赛的欢呼声。同时,作者巧妙将吃新节的起源与意义融入其中,使得整个故事充满浓郁的文化底蕴,洋溢着乡土气息。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这种感恩与祈愿精神的生动体现。少年与家人、伙伴,在享受丰收喜悦的同时,不忘感恩自然的馈赠。他们用心感受着生活的美好,这种纯真而质朴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乡土的魅力。有意思的是,这个绘本故事不仅适合孩子阅读,而且能够触动成人心灵。它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让我们更加珍惜与家人和自然的联系,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份宁静和温暖。让我们在快节奏的时代里找到了一份对乡土的眷恋和向往。

让我们共同期待团圆的日子,期待与家人分享生活的喜怒哀乐,期待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和力量。

祝这片土地,和在这土地上生活着的人,信念生根但灵魂自在,往后道路宽广,途经的每一个夏天,都草木葱茏,满目生机。

作者宋晓璐简介: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获影视动画学院(动画方向)学士学位和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民间美术专业(民族民间美术方向)硕士学位,现为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专业教师。

书友读后感

动静荐书合作伙伴:书漾读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