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河东区让革命文物“活”起来“红”起来“火”起来

人民日报 | 2023-03-29 11:45

改革潮头看沂蒙丨临沂市河东区让革命文物“活”起来“红”起来“火”起来

全方位浸润式数字化以用促保

河东让革命文物“活”起来“红”起来“火”起来

琅琊新闻网讯 “八月里桂花开呀桂花开,陈毅军长俺家来。土炕那个席上盘腿坐,家常话儿拉起来。夸俺支前当模范,夸俺做的拥军鞋,夸俺家乡山水美,夸俺沂蒙出英才……”在陈毅旧居,参观者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唱红歌《陈毅军长俺家来》,群情激昂,歌声嘹亮,仿佛把人们带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陈毅旧居

游客们来参观陈毅旧居,不仅听了讲解,还观看了情景剧《河湾情》,上了理论党课《从此你就扎根在这里》,鉴赏了红歌《陈毅军长俺家来》,沉浸式体验让游客感触颇深。一场旧居讲解、一部情景小剧、一堂理论党课、一首红歌鉴赏,这是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创新的沉浸式“四个一”教学形式。像这样的新颖展演,这里每年要举行上百场。

依托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河东区打造了“两中心、两旧居、九展馆(展室)”的红色资源布局。馆内现有不可移动文物3处、可移动馆藏文物1279件。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先后获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等荣誉称号。河东区坚持以用促保,深挖革命文物的内涵价值,让革命文物“活”起来、“红”起来、“火”起来。

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坚持以用促保,深挖革命文物内涵价值。首先是全方位研课。开发《从华野军民情看沂蒙精神特质》等党性教育教学理论课程;开发沂蒙红歌课堂《红色沃土上的鱼水之歌》,以“历史背景讲述+特色红歌学唱”的形式传播沂蒙精神,被纳入省委党校精品课程;联合临沂大学、临沂职业学院开展《沂蒙红色文化全方位立体化赋能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等多个课题研究;出版发行沂蒙红色故事绘本《新四军在沂蒙》《沂蒙红歌咏传唱》,汇编《诞生在沂蒙大地的华东野战军》,打造孩子们“书包里的红色场馆”。其次是浸润式育人。创排红色柳琴戏《前河湾》,荣获“沂蒙文艺奖”一等奖;编排的沂蒙精神故事展演剧《大爱沂蒙》,被列入临沂市“十四五”重点文艺创作项目;打造的革命题材群众性小戏小剧《老兵》,获“山东省群众性小戏小剧”一等奖;开发拍摄全部由青少年出演的微电影《海棠花红》《信》《一棵核桃树》和融剧本推理、沉浸体验为一体的青少年校外实践课堂《淬火成钢》,切实发挥了革命文物铸魂育人的作用。再次是数字化赋能。设计创作新四军卡通形象表情包“沂河红娃”系列,自上线微信平台以来使用量2.3万余次;推出AR智能眼镜导览,打破传统红色展馆静态展陈的束缚,推动科技赋能红色文化基因传承。

加强文物保护,推进红色血脉赓续传承。规划先行统筹谋划,先后编制并实施《新四军军部暨华东野战军诞生地旧址保护规划》《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文物数字化保护与利用规划》。用足用好各级资金,争取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310万元和区级配套资金200余万元,用于文物保护修缮。靶向开展专项整治,围绕陈毅旧居、张云逸旧居、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争取专项资金1079万元用于消防安防、改陈提升和环境整治。

整合资源力量,促进革命文化保护交流。馆企共建聚合力,探索“纪念馆+国企”运作机制,与临沂东城建投集团签约,集团注入资金600万元,围绕沂蒙精神内涵主题,在项目共推、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先后研究起草规范性文件4个,充实红色宣讲队员5名。馆际交流促发展,在特色临展区,先后与江苏新四军纪念馆共同举办《战火青春——新四军青年事迹选展》,与沂蒙干部学院、临沂市文联等部门联合举办《“红色的记忆”临沂市弘扬沂蒙精神连环画主题创作展》,既搜集保存了大量革命文物、历史图片、珍贵档案资料等,又促进了革命文化交流。馆校协同建智库,用好临沂大学及区域高校人才资源禀赋,共建了多方协同的学术联席会,建立沂蒙革命文物保护人才“智库”,与全国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深入合作,吸引红色资源领域科技研发型人才加入红色文保工作,加强对红色文物的科学保护、内涵阐述和社会教育价值挖掘。

临报融媒记者 李璐 王泓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