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 | 杨正飞:致富路上的“领跑者”

沿河融媒体中心 | 2023-11-17 10:49

他敢干敢拼,从怀疑得到认可。他放弃在外稳定工作,回到家乡带领群众发展产业。他十余年来埋头苦干,无怨无悔,圆了创业“梦”。他就是铜仁市第三届人大代表、沿河自治县祐溪街道白果树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杨正飞。

扎根下沉 从“迷茫”到“执着”‍

2009年,杨正飞从铜仁学院毕业后考到威宁县当教师,工作中他发现同事们大多都是当地人。由此他想到自己的家乡沿河自治县同样需要本土人才,于是2010年他毅然辞职回乡发展。

回乡后,他没有继续当教师,而是与同为师范专业的好友一起开办教育培训机构。

2013年,沿河大力开展新农村“四通”“五改”建设,听到消息,他瞬时来劲,琢磨着如何贡献自己微薄之力。搞农村建设需要技术,他积极外出学习装修、木工、通电、接水等技术。学习中,由于他勤奋、细致,很快就学会一些普通的建设技术。学成归来后,他参与到农村房屋改造建设中,做装修工作,有空就免费帮忙群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杨正飞(左二)正在认真听农户的讲话

2017年底,他回老家过春节,发现村里没有产业,都是留守老人,于是谋生了发展产业的念头。2018年,他索性放下原来的事业,回到老家白果树村发展土鸡养殖,承包了50亩地种花椒,与村里群众一起发展产业,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由于产业选择精准,市场前景好,群众大力支持。从此,杨正飞从一名装修工彻底变成了“产业人”。
“实现梦想的路上需要满腔热情,更要踏踏实实,扎下根来带领群众做事,建设自己的家乡。实践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如今村里的产业发展生机勃勃,带动群众不断增收。接下来,我还会和大家一起发展好村里的产业。”杨正飞说。

加强学习 从“新手”到“能手”‍

使命在肩,杨正飞回村带头发展产业得到群众的一致认可。2019年他被选为白果树村党支部副书记,成为村干部后,他笃行不怠,自觉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不断提升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同时,每天穿梭在村里,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帮助群众排忧解难。

为了将本村1200余亩石漠化土地里种植的柚子、花椒等产业发展好。2020年,他加入了沿河自治县白果种养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出由村“两委”牵头,群众用土地或资金入股,实行“村社合一,按股分红”的模式,让群众增收。

同时,他带头筹集资金,协调土地,修建了一条约15公里的园区产业路,并对产业路两旁进行了绿化,减少产业的生产成本。

为了让石漠化土地发挥更好的效益,他在网上学习种植知识,总结之前种植黄桃、竹子等失败原因,然后外出学习考察,回来后白天到地里把科学培育蜜柚的方法教给大家,夜晚还要处理合作社大小事务。

务实苦干,2021年杨正飞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铜仁市第三届人大代表,成为合作社法人代表。当选后,他感觉责任重大,每天都要深入群众家中,广泛倾听群众心声,帮助群众解决困难。

为了提高自己与乡村振兴要求相适应的能力本领,他抓住机遇参加了“民心党建+三变+春晖社”培训班,埋头学习各种好的方法经验,逐渐从一名初出茅庐的新手成长为青年业务骨干。

拼搏克难 从“小步”到“奔跑”‍

唯有艰难困苦,才能玉汝于成。2022年,白果树产业园里的蜜柚进入盛产期,大家都沉浸在喜悦中,他却开始顾虑,发现石漠化土地土质不牢,且产业单一,产出若达不到预期效果,群众的收入便会大打折扣。

杨正飞(左一)正在向群众了解蜜柚情况

于是在网上查阅大量资料,并向县农业专家请教,召开理事会商讨方案,最终决定把各类资源整合起来“抱团发展”,达到大家共同增收致富目标。

为了提高了土地使用率,稳固土地基础,在地里进行南瓜、豆角等产业套种,实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同时还给当地及周边8个村的群众带来了就业机会。如今,该村合作社有现金入股236户,入股资金共168.2万元,其中涉及脱贫户52户164人,实现了全民共股。

该村在杨正飞带领下,合作社围绕“一强二富三创”目标,深化“六共机制”,发展了产业九叶青花椒500亩,三红蜜柚300亩、白果香柚320亩,龙脑樟中药材200亩。建设并投入使用生猪养殖场1个,年出栏生猪2400头;建成并投入使用2万羽生态鸡养殖场1个。到目前为止,该村集体经济共收入22万元,产业产值共270余万元。

“坚定信念,埋头苦干,认真完成上级安排的每项任务、履行好代表职责,一步一个脚印干好每件事,是我作为人大代表和村干部的责任和义务。”杨正飞秉持这样的信念,这几年来他想得最多的是如何落实好国家政策,让群众切实享受到发展带来的成果。

与此同时,他还利用电商等平台,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拓宽销售渠道,让产业发展良性循环。

为了让合作社更好发展,他提出理事长和员工都要参加技术培训,提高生产水平和专业能力,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在杨正飞的号召带领下,该村还成立了白果树村教育基金会,近年来为品学兼优的学子共发放奖学金16万余元,受益人数200余人次。目前,该村有志愿者60余名,帮助群众解决困难50余次,调解纠纷50余起,政策宣讲80余场次。

“择一事、终一生”,杨正飞不等不靠,敢想敢干,脚踏实地努力奋斗,勇担责任甘于奉献,带领群众把曾经的石漠化荒山变成现在的“金山银山”,成为了群众致富的“领跑者”。(祝钰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