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公路管理局桥梁养护创佳绩

贵州交通广播、贵州公路 | 2025-03-07 10:28

2025年新春伊始,捷报传来,交通运输部公布2024年度国家公路网技术状况监测结果,遵义公路管理局所辖G243线真安大桥养护工作获普通国道重点桥梁监测全国第七名的优异成绩。贵州日报天眼新闻、多彩贵州网、遵义日报等媒体相继报道了这一喜讯。

这是继2022年度G243线大乌江特大桥荣获全国第二名后,遵义境内桥梁养护工作再次跻身全国前十。成绩背后,依靠的是制度保障、人才保障和科技赋能。

G243线大乌江特大桥

据遵义公路管理局负责桥梁养护的工程师介绍,该局管养的7条国道和21条省道上,分布着315座桥梁,其中特大桥4座,大桥60座,中小桥251座。数量多、分布广、桥型多。桥梁养护管理已成为整个公路管养的重中之重。

建章立制,明确“怎么做”

遵义公路管理局结合桥梁运行实际,建立了《公路桥梁检查与养护管理制度》《公路桥梁、隧道养护工程师岗位责任制度》《桥梁安全运行十项制度》《桥梁安全运行与保护区管理工作办法》等制度;结合管养桥梁的地域特点、结构特点、交通环境、气象水文等特征,编制《桥梁应急预案》《桥梁养护管理手册》《桥梁风险源辨识手册》等管养安全运行指导性手册,明确了桥梁养护工程师在开展桥梁管理安全运行工作中怎么做、做什么。

真安大桥迎检

人才培养,保障“谁来做”

遵义公路管理局致力于培养高水平的专业管养队伍。目前已有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139人,其中获得高级职称的34人、中级职称的41人,奠定公路路网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基础。而桥梁管理养护是重中之重,按照《公路桥梁、隧道养护工程师岗位责任制度》要求,坚持“任人唯贤、人岗相适”的选人用人原则,择优选择工作经验丰富、技术能力强、工作责任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桥梁工程师,构建专业的桥梁养护工程师团队13人,其中高级工程师7人、工程师6人。通过教育培训、技术交流、“四新”技术应用和定期开展应急演练等方式,不断提升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能力、风险辨识能力、应急处治实战能力,不断夯实桥梁管理养护人才基础。

桥梁监测组现场测量G243线真安大桥桥面线形、拱轴线变形等数据

科技赋能,提升“做得好”

在桥梁日常养护工作中,工程师们严格按照《公路桥梁养护规范》《公路养护技术标准》要求,运用传感器监测、无人机巡检等技术手段,对桥梁的整体外观、桥面平曲、整体结构、关键部位、附属设施、运行环境等开展日常巡查、经常检查和定期检查,并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录入“贵州省公路综合管理平台”,实时掌握桥梁的健康运行状态,通过检查,2024年全年发现隐患8处、处治8处,处治率达100%。

遵义公路管理局依托科技手段提高监测效率,其管养的四座特大桥,3座已经建成并运营健康监测系统,还有1座正在建设,2025年内即可投入使用。

在做好健康监测的同时,该局还强化定期检测结果运用,按照特大桥“一年一检”和大、中、小桥“三年一检”的要求,按时开展定期检查工作,邀请业内知名专家对定期检查结果开展评审,及时将定检结果纳入次年桥梁养护计划进行处治,确保桥梁始终处于良好安全运行状态。2024年共计实施桥梁预防养护8座、修复养护4座。抓早抓小,尽量将桥梁病害处治在萌芽状态。同时,注重桥梁档案管理,参照《国家公路网重点桥梁和隧道监测评价规程》中“关于桥梁的标准化评价要求”,遵义公路管理局对管养的特大桥、大桥做到“一桥一档”,以能力指标、执行力指标、成效指标为纲,按评价规程的11个三级指标分门别类做好内业资料收集整理,确保基础数据、运行变化数据溯源清晰。档案管理也是科学养护的重要一环,要求工程师们对每座桥心中有数,对每座桥梁实施针对性更强的养护和维修方案。

G243线真安大桥

“十四五”以来,遵义公路管理局共计实施桥梁加固改造和承载能力提升40余座,提升了桥梁整体技术状况水平。目前1、2类桥梁占比率达96%以上,4、5类危桥当年处治率100%,无存量4、5类危桥,遵义公路管理局国省干线公路桥梁管理养护实现了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