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丨文物里的世界:明代播州土司夫人金凤冠

贵州卫视 历史上的今天 | 2023-05-08 06:44

让我们一起走进文物里的世界。

这是一顶于1954 年在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一座五间墓室里的石墓中出土的明代金凤冠,现藏于贵州省博物馆。这顶金凤冠的主人,是播州杨氏28世土司杨相的夫人的金冠。土司又称土官,是由封建王朝中央任命和分封的地方官,承认当地土著首领封以王侯,纳入朝廷管理。杨氏土司就是当时管理播州的土官。

凤冠源自宋代,为皇后公主等着戴。到了明朝,从皇后至普通命妇,皆可戴凤冠,但依等级不同而各有差异。金凤冠制作工艺精湛,使用了打胎、累丝、錾刻、宝石镶嵌、锻造等典型的明代金银细金工艺。冠饰中的龙凤、花朵、蝴蝶等尤其精美,是目前存世的此类文物中的精品。明代金银器首饰的主要工艺特点是金银累丝、錾刻与镶嵌宝石的结合,尤其红色和蓝色的宝石搭配出现在金饰上,这是明代开始盛行的,这可能与郑和下西洋等对外交流活动中带来的宝石与珠宝制作观念有关。

这顶金凤冠在播州杨氏土司墓里出现,无明确的宫廷制作的铭文,亦未见有朝廷赐冠的记载,因此排除来自宫廷的可能性。这导致了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说:体现了播州杨氏的厚葬之风,折射出地方土司政权的“王权”特征,表现出杨氏土司有“天高皇帝远”的虚妄之态,为其土司政权在明朝遭到彻底覆灭,透露出了蛛丝马迹;另一种说法是此冠金为主、珠为辅,透露出土司与朝廷的从属关系,并无僭越,只能说明杨氏土司生活的先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