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读者】戴若“呼吸之间”——从《瑜伽之心》谈瑜伽(下)
书籍点亮生活
让《领读者》带我们到达最远的地方
像一艘船,如一匹马
穿越时空,跨越山河
读书,读人,读世界

从《瑜伽之心》谈瑜伽1
00:00 / -
从《瑜伽之心》谈瑜伽2
00:00 / -
从《瑜伽之心》谈瑜伽3
00:00 / -
从《瑜伽之心》谈瑜伽4
00:00 / -本期领读者:戴若 中国女性瑜伽领跑者
戴若,“若瑜伽”创办人,研习瑜伽25年,女性瑜伽研究者,中国瑜伽在线“整全瑜伽”课程导师,贵阳瑜伽协会总顾问。
如何表达自己是需要天分的,所以有些人成为作家;有些人成为画家;有些人成为能够演讲的人。如果一个人能够从多重角度去表达自己,那其幸福也是多重的。
本期主题:从《瑜伽之心》谈瑜伽(下)
德斯卡查尔,当代最伟大的瑜伽师、“印度现代瑜伽之父”克瑞斯那玛查亚之子,有结构工程师背景。德斯卡查尔一直跟随父亲生活和学习,直到1989年父亲逝世。他本身也是一位杰出的瑜伽老师,一生都致力于将瑜伽教授给不同背景及不同水平的人。他现在在以父亲命名的学校进行教学,德斯卡查尔的方法奠基于他父亲的根本教法,主张修习必须随顺个人不断变化的需求,以达到瑜伽疗效价值的最大化。
德斯卡查尔在书中说到:“瑜伽这个词的许多解释已流传了好几个世纪,其中之一即是‘合成一体’‘联结’还有一个意思则是‘将千丝万缕的心念绑在一起’。”
如果湖面波涛汹涌,是不可能看清楚湖水的颜色的。
怎么知道自己是否真的清楚或是了解了某些事情?判断标准之一是:在我们见到真理或是达到高于自己平日的理解时,内在深处会感到安宁而平静,且出现一种满足感,觉得自己不会失去任何东西。这样的满足感,并不同于观看美丽事物的满足感,它要更为强烈而确定,因为它位于我们的内在深处,不受任何情绪与判断的影响。而这种满足感的中心,正是纯粹意识。 瑜伽既是移动,也是抵达。
最后,跟你分享一句《瑜伽之心》中的话:“因为所谓的自我感,就是全然将自己视同某种会改变的东西,而这个东西可能到了明天就不再属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