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红色贵阳丨贵州省金沙县的成立,他功不可没
蓦然地风波起不平,满城风雨鸡犬惊,声声腊鼓催除夕,处处警岗在促人;思想自由偏犯罪,救亡努力反殃身,河山破碎扶桑恨,祸起萧墙耻用兵。
——林正良
1941年1月24日,国民党反动派逮捕了林正良,押解贵阳,关进保安处看守所第3号牢房。敌人妄想从林正良口中捞到我党重要机密,诱降不行,又以苦刑相威胁,林正良嗤之以鼻,便作下了这首诗,痛斥反动派。
位于金沙县第一中学的林正良雕像
林正良,1909年出生,金沙县人、中共党员、烈士、诗人,牺牲前任金沙县党总支书记,为金沙中心县委负责人之一。少年时就读私塾,天资聪慧,十四五岁时便开始展露出写诗作赋的才华。因受到具有民族爱国主义思想的私塾老师的引导,爱国主义思想在他心中深深扎根,他尤为喜爱“国破家亡莫说哀,王郎仗剑几徘徊”“莫到昆仑山上望,东来毒气雾漫漫”等抒发爱国主义情怀的诗句。1927年春,林正良考入贵阳省立男子师范学校,在此期间,他读了许多进步的革命书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教育和培养,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
1930年,林正良毕业后,回到家乡打鼓新场(今金沙县)办学,任过小学教员、教导主任、校长等职。他致力于地方教育事业,实践他的“教育救国”的理想。
1938年秋,经省工委委员秦天真的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贵州省工委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地下党的革命活动。他以小学教员的身份,积极组织和发动了学校师生、同业公会以及街道群众参加声势浩大的“申请立县”的群众运动,组织游行队伍向黔西方向出发,一路上高喊:“打倒黔西城绅!”“迫切要求省政府成立金沙县!”等口号;行至五里坡时还向黔西方向鸣枪数十响,以示警告黔西县的政权。斗争终于达到了目的,事后国民党贵州省政府批准建立了金沙县。1939年,他担任金沙县总支书记,同时又是黔西、大方、仁怀、金沙四县中心县委的负责人之一。
如今的金沙县
1940年,农历腊月二十七,国民党保安司令部的军队,荷枪实弹,杀气腾腾地开进金沙,团团把林正良的住所围住,将他逮捕,随即押往贵阳,关押在省保安司令部监狱。在狱中,林正良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没有背叛、暴露党组织和革命同志,并痛斥国民党的白色恐怖和投降政策。
林正良曾言:“余自十九年,献身地方教育,任劳任怨,孜孜不息者,良以教育为立国之基。金沙亦神州一隅,努力于乡,犹勤劳于国,十一年来,虽无伟大成功,确已尽国民天职于万一。”
林正良被镣铐加身,受尽苦刑,遍体鱗伤,但他坚贞不屈。1941年8月7日,被敌人秘密杀害于贵阳保安司令部狱中,时年33岁。他在就义前的遗嘱中写道:“今日就戮,视死如归,实无愧作于心也。”
资料来源:《贵阳革命烈士传略》
图片来源:贵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