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很好看丨中国民乐:自信向未来
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独具艺术魅力的中国民乐伴随一代代国人走过悠长岁月。源远流长、婉转悦耳的国韵之声,彰显出海纳百川的精神之美及包容并蓄的民族气概。进入新时代,中国民乐如何拥抱未来?最近,首届“国韵杯”民族器乐艺术展演的成功举办,点燃了民乐人的信心和希望。今年2月底,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发布的首届“国韵杯”民族器乐艺术展演章程,吸引了众多民乐习乐者的关注。现场演出票提前一周售罄、线上点击量达1800多万次……观众的热情让吴玉霞看到了民乐爱好者的广泛基础,也萌生出举办一场面向全国各地区民乐从业者、学习者、爱好者,包含拉弦乐、弹拨乐、吹管乐、民族打击乐等各类器乐,打破年龄、职业限定展演的想法。
传递民乐之美、提升审美趣味、发掘优秀人才……在专家眼中,展演更深层次的意义还在于助力民乐学科建设和构建良好行业生态。本次展演要求,职业组参演者须报送两首作品,其中一首应为2000年以后创作的原创作品。“和以往的展演相比,此次组合类的演奏水平都有普遍的提高,有的组合甚至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展演组合组评委、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团长李春勇认为,展演将有力促进中国民族器乐各行业的良性发展,对传承促进中国民族音乐艺术的发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意义深远。
守护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离不开健康有序的文化生态,推动民族音乐事业发展繁荣,也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民乐的传承与传播,不仅要靠艺术家,还要依靠专业学子和广大爱好者。
(本文内容来源新华社,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