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家坝的“大葱产业作战图”
向家坝,是正安县500亩以上的坝区之一。这几年,当地发展起大葱种植产业,百姓有了较为稳定的收入。但是今年以来,合作社却发现,来收购大葱的商贩越来越多,可葱价却始终涨不上去。于是合作社成员决定自己到省外的大型农贸批发市场去看看。这一看,既看出了问题,更看出了一张全新的“大葱产业作战图”。
一斤大葱应该卖多少钱?这是向家坝大葱作战图中的“市场销售仗”。
过去,向家坝的大葱价格全由外来的收购商直接敲定。今年9月,合作社的销售人员主动走出去,直接对接全国各大农贸市场后,向家坝的葱价开始跟着全国市场价格走。
正安县新州镇新州居村民、合作社负责人 向华侨
正安县新州镇新州居村民、合作社负责人向华侨告诉记者,他们用合作社抽的千分之三十的经费出去跑市场,6月份他们的大葱还是8角钱1斤左右,现在把大葱直接交给老板,可以卖到1块2以上。
这场“销售仗”虽然提高了葱价,但也暴露出了质和量的问题。目前,合作社流转的土地是分给农户分别种植,这就导致了大葱种植零散、标准不统一,影响到了售价。接下来,合作社要打一场“种植标准仗”。
眼下,大葱即将结束上一季收割,合作社的几位负责人商量决定,划出400亩核心基地,由合作社对下一季的大葱进行统一种植。不愿意参与的散户,则在核心基地外划出等面积的土地,独立种植。
基地建起来了,合作社还要打一场“技术培训仗”,手把手地教会种植户应该怎么种。
向华侨说:“为什么我们现在一亩只种五至八千斤,是因为我们垄间有一米多的间隔,明年全部按八十公分的间距开沟、起垄、移栽,可以多种几行。”
向华侨有着十几年的种植经验,也是村里首批大葱种植户,作为村里新时代乡村青年农民学校的导师,他首当其冲为种植户进行培训。这位“土专家”还将这些年在市场中总结出的经验教给种植户。
向华侨介绍说:“今年我们是散户经营,大葱扯出来就要带土,土和葱全部捆起来卖,老板就给扣1000斤泥巴钱。现在我们把经营理念改了,做到精品大葱40公分以上,每斤售价就一定会高两角,并且货是供不应求的。”
现在,合作社已经培育了7户种植大户,并带动坝区附近14个村民组的农户一起种植大葱。预计今年,合作社大葱的净利润能够达到300万元。
正安县新州镇新州居村民 谢小会
正安县新州镇新州居村民谢小会告诉记者,在这里务工,一个月能挣两千多到三千元。
在向家坝的“大葱产业作战图”背后,既是合作社对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水平的要求,更是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和专业农村经纪人的转变。
新州镇党委书记 范红兰
新州镇党委书记范红兰说:“我们发展产业的过程中,政府要牵头,主动权还是在我们的农民,要充分地把农民的积极性,把农村的‘土专家’‘土人才’调动起来,和我们的广大群众一起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