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赤水市宝源乡玉丰村积极搭建劳动教育实践平台,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助推乡村振兴
践行劳动教育,促进乡村振兴。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社会要充分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利用各方面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
贵州省赤水市宝源乡玉丰村挖掘、整合村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探索生态资源价值化、文化资源价值化,将本土农耕文化、乡土文化、红色文化、人文资源、自然资源与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以“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与农业、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
(清晨的宝源学校,笼罩在层层薄雾中)
近日,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赤水市宝源乡玉丰村联合宝源学校以“合作社+学校+农户”的形式,在本地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让田间地头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新时代学生的新课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同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学生在梯田中行走)
清晨的宝源,还笼罩在一片薄雾中,宝源学校初三年级学生迈出校门,进入宝源千年千亩梯田,开始来一场“行走的课堂”,玉丰村驻村第一书记黄庆,向同学们声情并茂的讲解了宝源丰收大堰背后的故事、宝源梯田的历史渊源,并以农人为老师,学习翻地、点黄豆、耕地,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农业生产劳动,深刻的理解食物背后的艰辛。
(学生在体验农耕机的使用)
在整个行走的课堂中,始终将宝源人民具有的勤劳、坚韧不拔精神贯穿始终,使学生树立起热爱劳动的观念,培养良好的勤劳和坚韧不拔的品质,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新时代好青年。
(学生在体验“点豆子”)
此次活动是玉丰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和教育系统的首次深度合作。未来,玉丰村将依托本地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结合宝源乡红色文化历史,创建“劳动教育”实践体验基地,面向全市乃至附近省市中小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实践和红色文化宣讲活动,并积极探索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基础上搭建的“一社多部”合作社体系,形成“合作社+基地+学校+农户”四位一体的合作模式,让学生走进乡村以真实劳动和沉浸式场景体悟劳动教育真谛,学习、传承农耕文化、红色文化、乡土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开启“劳动教育”与乡村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带动乡村研学游、亲子游,增加本地就业岗位,促进村民增收,推动宝源乡三产融合,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