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明朝的紫砂壶穿越回大唐?影视剧里那些天马行空的茶事……

2019-07-28 10:05

长安月下,一杯清酒一束桃花……

大唐的盛世繁花踏歌而至,是武则天在威严的帝王、温情的母亲、尔虞我诈的政治家之间无缝切换;是小太平在上元灯节掀开那张面具时的怦然心动……

大明宫词十几年来都是我最爱的电视剧,没有之一。可是当我第N次沉醉在大唐梦中时……咦,这是?现在使用的紫砂壶、茶道组合、闻香杯、品茗杯,标准的乌龙茶茶具在唐代就有了??!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图样图森破!

虽说唐代人民饮茶已经从之前的药用或者粗放型解渴的饮用形式转变为开始注重品饮艺术,饮茶逐渐成为一种精神生活享受的方式,开启了品饮艺术的先河,但这和我们现在的情况也还是差之千里。

从茶的种类、茶的制作工艺,到泡茶的器皿、冲泡饮茶的方法,唐代和今天都是有很大不同的。

据《茶经》记载,唐代的茶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几种,主流的是饼茶,饼茶需要将采下的茶鲜叶经过蒸制、捣碎、拍打成型、烘干、串成串后再封存起来。

而唐代的泡茶方式主要有三种,煎茶法、庵茶法和煮茶法。

煎茶法是最经典的,在陆羽《茶经》中详细解说的煎茶法,首先要用火烤制茶饼,然后用纸把烤好的茶饼包裹起来待其冷却后磨成粉末,并细细筛分,这才只是准备好了茶。接下来开始烧水,煮水也有特别的讲究,煮水时水分为三沸:当出现鱼目状水珠,气泡微微有声音时为一沸,这时往水里加盐;等到水涌泉连珠时为第二沸,这个时候用勺子舀出一勺水放在另一个容器里备用,同时向锅里放入适量的茶末;等水已经烧至腾波鼓浪彻底沸腾时,把舀出备用的第二沸的水倒入锅中“止沸”,茶就算基本泡好了。接下来就将锅里的茶汤分装在茶碗里,大家各自品饮茶汤了。

庵茶法。把茶叶碾碎、烤干、舂捣后,放在瓶子或者广口的的容器里,冲入开水后饮用。唐代的《宫乐图》就描绘了唐代宫廷侍女聚会饮茶、品茗听乐的场面,也是唐代痷茶法的再现,可能这就是高配版的闺蜜下午茶了。

煮茶法。就是把茶叶和葱、姜、枣、橘皮、薄荷、花椒等一起放入锅中煮,煮好的东西连汤带料一起喝,这就是所谓的煮茶了。(额,感觉稍微有点重口啊……)

最后在茶具上,我大唐可没有从明朝穿越回去的紫砂壶,更没有现在茶艺表演里流行的器具。但有如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银鎏金茶具套装、琉璃茶盏、曾一度是迷的秘色瓷茶盏等等,这在当年也该比现在爱马仕私人订制奢华多了。

相较之下,最近千禧弟弟火到不行的《长安十二时辰》里的茶具还比较符合当年的实际情况。比如白瓷短流执壶等等。

当然啦,怼归怼,大明宫词依然是我心中的挚爱,笔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