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刷屏、线下打卡,影视剧带热红色之旅

广电时评 | 2021-07-13 10:08

2021年7月4日,陈延年牺牲94周年纪念日。

安徽合肥的延乔路,安徽安庆的陈延年雕像,上海的龙华烈士陵园,迎来许多悼念者。满地的鲜花寄托着哀思,后辈们在鲜花中夹上信件与卡片,期冀文字能够跨越时空,告慰前辈。

图片来源:@龙华英烈

在建党百年之际,全国兴起了一股红色旅游热,许多人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红色旅游路线,诉说对于先烈们的敬意。

其中,不少人在留言中提到,自己前来参观这些故居、纪念馆,是受到《觉醒年代》等剧集的影响。

2021年以来,《觉醒年代》《跨过鸭绿江》《中流击水》《理想照耀中国》《光荣与梦想》《大浪淘沙》等多部建党百年主题优秀剧目先后播出,收获了不俗评价与收视。

荧屏中,从引发思潮的《新青年》编辑部,到革命起航的“红船”,再到八角楼毛泽东旧居等,各个红色地标浓缩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脉络。

许多年轻观众通过这些地标接近党史,追剧行为也从线上观看延续到线下出游。6月下旬,携程发布《2021上半年红色旅游大数据报告》,上半年红色旅游景区预订量同比增长超2倍,游客中80、90后占比7成,00后也增长约2.5倍。

剧集内外,在先烈的精神力量灌注下,荧屏中的故事正与当下的现实产生联结。

一方面,依托剧集的荧屏呈现或剧组的亲身体验,不同的红色景点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光荣与梦想》的开篇是1982年,杨开慧烈士故居在修葺,泥瓦匠在砖缝里发现了一沓手稿,由此将观众带回建党前期那段峥嵘岁月。《中流击水》拍摄时,剧组主创选择了10处历史真实场景作为拍摄取景地,包括湖南浏阳市楚东山大屋、湖南任弼时故居、湖南东山书院、江西萍乡安源煤矿等。《大浪淘沙》中,中共一大最初的开会场所被撞破后,代表们来到王会悟的家乡浙江嘉兴登上“红船”,该剧主创人员也曾到浙江嘉兴瞻仰南湖红船,亲身感受“红船精神”。

《中流击水》剧组在湖南任弼时故居拍摄

这些情节与花絮的呈现,为红色景点增添“曝光量”。2021年,杨开慧烈士故居对外开放,迎来送往一批批感受革命精神的参观者;社交平台上,用户们发布着自己在任弼时故居、东山书院等地拍摄的照片;不少游客到浙江嘉兴红船“打卡”,感慨“南湖红船,百年精神”。

影视剧掀起红色地标打卡热潮的同时,党史题材影视汇编特别节目《精神的力量》则将经典影视作品作为主题素材,对诸多红色地标进行实地探访中,把这些景点“安利”给观众。

另一方面,剧集所呈现的人物故事,引发着观众“深挖”现实景点的兴趣。

《山海情》播出后,7条以《山海情》剧情串联起来的宁夏闽宁“两红”旅游线路走热,带动当地产业发展。《理想照耀中国》以单元剧的形式讲述不同的人物和闪光故事,“黄埔三杰”之首蒋先云的故事播出后,不少观众讨论起自己参观广东广州黄埔军校旧址的经历。

《觉醒年代》播出后,不少网友参与起#一天打卡北京觉醒年代红色路线#。在引起大量讨论的#觉醒年代旅游打卡攻略#中,《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李大钊故居、鲁迅博物馆、北京大学红楼等均被列为必去之地。

延乔路本寂寂无闻,但随着电视剧《觉醒年代》的热播,这条为纪念陈延年、陈乔年而命名的道路持续引发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在红色剧集带动起的这股旅游热潮中,社交平台正起着扩大声量的作用。用户们上传的“打卡”照片与大体量传播的相关话题,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形成风潮;《新京报》《环球时报》以及中国新闻社等媒体也纷纷发起“同款”红色旅游路线推介,用图文、短视频、H5等形式“邀请”大众前来参与,将“破圈”的力量进一步加强。

这股缅怀的声量,不断感染着更多人领会先烈们的精神力量。微博上,#延乔墓前的来信破防了#阅读量达2.9亿,#写给延年乔年的隔空留言#阅读量达1.1亿……读起这些署名为“中国青年”“深爱您的新青年”的真挚的信,许多网友在“泪目”中致敬。

《觉醒年代》导演张永新曾在采访中提到一个网友虚构的故事:今天,很多人去龙华的烈士墓献花,李大钊和陈延年都在,他们默默地看着一束束花放在墓碑前。大钊先生拿起一束花,闻了闻,花很香,递给了延年。延年闻了闻,花很香,他说:“先生,他们爱我。”大钊先生说:“延年,因为你爱他们。”

曾经,烈士们为了子孙后代的繁荣而毅然向前;而今,成长于幸福时代的后辈们,也奔赴向革命旧址,将红色精神延续。(广电时评朱晓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