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林元:云南工人运动的先驱
刘林元(1908—1967),男,汉族,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共云南地方组织早期领导者之一,云南工人运动的先驱,为云南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刘林元
刘林元出生在通海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4岁到阿迷(今开远市)投靠亲友,7岁时父母双亡,12岁到昆明进入华安机器厂当童工。做工期间,刘林元受到革命思想洗礼,积极投身革命斗争,参加了昆明市总工会的工作。192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初,党组织派刘林元到滇越铁路蒙自芷村机修厂当工人,以此身份为掩护开展党的工作。其间,党组织又派其他党员到芷村火车站当工人,刘林元组织他们在滇越铁路工人中广泛串联,与工人广交朋友,赢得了工人们的信任,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在刘林元等人的努力下,滇越铁路革命工作迅速发展,在芷村、开远、可保村等车站成立了工会组织。
与此同时,他们又与个碧铁路线上的共产党员巨柏年等取得联系,共同开展党的工运工作。在刘林元等人的周密部署下,芷村火车站也成为党组织在滇越铁路和迤南地区的重要地下交通站,完成了省临委交办的很多重要任务。
1928年6月1日,滇越铁路、个碧铁路工人代表会在阿迷(今开远市)车站附近一个工房召开,会议发起成立云南铁路总工会,推举刘林元任铁路总工会主席。会议通过《告云南铁路全体工友书》,号召铁路工友团结起来,同法国等西方帝国主义者作长期斗争。1928年7月,中共芷村火车站党支部成立,1928年10月,刘林元任支部书记。在党组织的领导下,铁路工人的罢工斗争持续不断,从1928年至1929年2月,滇越铁路总工会带领铁路工人发动了8次罢工斗争,有6次取得胜利。这些罢工斗争为铁路工人赢得了每周休息1天、在雨季给工人发金鸡纳霜等权益和待遇。
1928年10月13日,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蒙自查尼皮村召开,刘林元精心安排,依靠工友,巧妙通过敌人的严查封锁,把每个代表安全护送到查尼皮。刘林元作为铁路工人代表,参加了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1929年1月,刘林元当选为第三届省临委候补委员,同年5月,当选为第四届省临委常委。1930年1月,当选为中共云南省委委员。1930年6月,他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代表,赴苏联莫斯科参加赤色职工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并在苏联接受了3个月的军事训练。
1930年底,云南党组织遭到破坏。中央决定派刘林元回云南恢复重建党组织,成立以他为书记的临时省委。1931年5月,由于叛徒出卖,他在河口被捕入狱。1937年10月,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刘林元被保释出狱,在滇南继续从事工人运动。1938年初,他奔赴延安,在抗大和中央党校学习,先后担任抗大第四期五四大队党总支委员、延安职工学校总支书记。1941年,党组织派他到大青山打游击,曾任骑兵支队队长。后因受伤转入地方工作,先后担任绥西地委组织部部长、晋绥军区后勤部军工部七厂厂长等职。沈阳解放后,调东北总工会工作,后任辽宁本溪煤铁公司总工会主席。1949年底,随野战军南下解放大西南,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云南支队支队长。
云南解放后,刘林元历任云南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省农办主任、省政协副主席、副省长等职,是中共八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67年4月,刘林元去世,时年5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