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特色优势大采风之非遗传承篇|土家族医药赋能 开启药膳养生新领域
土家族医药是蕴藏于黔、渝、湘、鄂四省市边区交界的我国武陵山区一支灿烂珍贵的民族医药文化瑰宝,是中华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6月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土家族医药研究工作者朱国豪,长期深入田间地头、边远山区,走遍了土家族聚居地区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系统整理,于2006年,与人编著《土家族医药》一书出版发行,使得诸多民族医药文化得以传承、提高和发展,土家族医药完整的“三元论”体系和各种独特神奇的医疗方法及原生态道地药材,得到了广大中医药、民族医药工作者的推广应用和人民群众的青睐。
2020年12月,朱国豪被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为土家族医药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将土家族医药和贵州名菜“扎佐酸菜蹄髈”结合,衍生出药食同源的药膳蹄髈,缘起朱国豪对扎佐的一段历史经历。
20世纪60年代中期,朱国豪在当时的贵阳中医学院中医药班学习时,曾和全院师生在扎佐农场劳动两个月,因而对这个地方产生深厚感情,也对扎佐酸菜蹄髈情有独钟。
2020年底,朱国豪在扎佐镇巧遇当地从事餐饮的陈其健、杨碧琼夫妇。双方各施所长,决定用朱国豪多年研究所得的土家族药包对贵州名菜扎佐酸菜蹄髈进行提质升级。
陈其健来自安顺市关岭自治县,是一位退役军人,从小喜欢中医的他,曾拜多位名师学习民间中草药。杨碧琼是黔东南州镇远县的军人后代,在美食上亦是家传。夫妇俩将朱国豪多年研究的几十味药组成的土家族药包和家传“活性微生物益生菌”加入到蹄髈的制作加工中,让两个不同地域不同领域的“名牌”巧妙结合,衍生出药食同源的新药膳“扎佐巧丫丫酸菜蹄髈”。
2021年9月,贵州巧丫食品有限公司在贵阳市修文县扎佐镇开工生产,其工厂化生产蹄髈的流水线,可日产3000只蹄髈,满足五湖四海的消费者需求。制作蹄髈的几十味中药(土家族药),都是由杨碧琼亲自称量调配,再上锅与蹄髈进行同煮熬制。
随着工厂的投产、销售渠道的完善,巧丫丫酸菜蹄髈飞出大山,目前,已在北京、广州、成都、昆明等多个城市设立了销售店,产品远销港澳及东南亚。
巧丫丫酸菜蹄髈产业快速发展,提高了当地村民的就业率,还拉动了扎佐青菜产业的发展,已成为贵州旅游特色食品、扎佐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也在土家族医药的传承、创新、促进乡镇产业发展上谱写了一页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