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 贵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国3.7个百分点

2020-11-13 20:23

今天(11月13号)下午,记者从贵阳市召开的《聚焦中高端制造 全力做强实体经济》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十三五”期间,贵阳市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大数据与工业融合逐步向纵深迈进。2016到2019年,贵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为8.3%,累计完成工业投资(不含园区基础设施投资)1859亿元。今年1月到9月,贵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4.9%,分别较全国、全省高3.7个、2.2个百分点。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贵阳市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实施了做强实体经济新产业发展三年攻坚行动,推进“千企改造”“千企引进”“万企融合”,重点抓好先进装备制造业、中高端消费品制造业等六大新产业和汽车、生态食品等骨干重点产业链。

2016年以来,贵阳市累计实施“千企改造”企业537户、“千企改造”项目581个,项目总投资2195亿元,磷煤化工、铝及铝加工、特色食品、健康医药、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等领域涌现出一大批示范项目和工程。截至今年10月,贵阳市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4家、省级122家,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7家、省级26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4家。

“千企引进”方面,“十三五”以来贵阳市围绕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电子信息、储能装备、大健康医药等重点领域,共引进落地先进制造业项目897个,约定总投资2236亿元,恒大新能源汽车、吉利发动机制造、浪潮大数据产业园、比亚迪智能制造产业园等一批投资强度大、产业带动性强的标志性中高端制造项目落户贵阳。

2018年实施“万企融合”以来到今年10月,贵阳市共有“万企融合”省级融合标杆项目44个,国家级智能制造领域相关试点示范企业10家,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31家,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20个,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上云率达到83.5%。贵阳市还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积极推进工业互联网贵阳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大力支持贵州航天云网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和省级工业信息安全创新中心。

此外,贵阳市还通过创新财政扶持方式、创新产业用地管理机制、搭建贵阳市民营经济服务平台等方式,创新服务方式,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目前,贵阳市民营经济服务平台(贵商易)已认证企业73796家,入驻建设银行、工商银行、贵阳农商行、贵阳银行等16家银行金融机构,贵阳市营商环境排名从2017年全省第六上升到2019年的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