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年变化太大了!息烽县九庄镇完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深秋时节,驱车沿江都高速行进,来到贵阳市息烽县九庄镇,只见巍巍群山的环抱下,一座座村庄就像镶嵌在大地上的璀璨明珠,错落有致的白墙瓦黛民居掩映在绿树林中,漂亮整齐的太阳能路灯分列道路两边;柏油路、水泥路、进村路、通组路、串户路蜿蜒交错,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哗哗流进农家。
江都高速九庄收费站
条条大道通村组
曾经因为道路不通畅,九庄镇边远山村只能种植玉米等低效农作物,今年镇上大多数地方都种植了高粱、南瓜等经济作物,在村里就能把种植的农作物卖出去,光是南瓜一项,尽管受到“倒春寒”影响,仍实现了亩产收入1575元。
九庄镇进村通组公路
“路好了,种植的东西才会有客商来收。过去是开门就见山,出门就爬坡,客商想来收也来不到,好多老百姓种的农作物也只能趁着赶集天,走路背到十多公里外的集镇上去卖,特别苦!”团山村党支部书记彭启军说,现在大货车进村都没问题,今年还动员老百姓参与了产业结构调整,公司的货车直接开到村里收购村民种植的南瓜,一些老百姓的瓜在路边就卖了。以前“黔货”很难出山,只能烂在山沟沟里。现在路好了,老百姓发展也好了,有部分村民家购置了小轿车,还会网购,随时到镇上取快递,很方便。
产业路修进田间地头
“十三五”以来,九庄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聚焦脱贫攻坚,扩大有效投资,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短板,狠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五年来硬化通村通组路92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今天的九庄,高速路穿境而过,融入了县城半小时经济圈,村村通农村淘宝,快递网点覆盖到镇上。
家家户户自来水
“变化太大了!自来水通到了家里,真方便!”这是九庄镇三合村老白头组72岁的韩德先老人没有想到的,过去挑一趟水走七八里,一天4桶水只能供一家人吃喝,其他啥也做不了。屋顶集雨的小水窖,水质达不了标,旱季更是指不上。曾经伴随着他们的挑水灌水缸、水井供水、水窖蓄水等系列吃水方式悄然落幕,换来的是打开水龙头,清花透亮的自来水哗哗奔涌而出。
“水龙头一开,自来水就来了。水质很好,饮用放心。”桐梓村党支部书记舒清海说,以前吃水窖水、井水,遇到下雨天水就变得有些浑浊,用水量大的时候就供应不上,地势高的地方水压也上不去,最终家家都得备个水缸,要么挑水,要么踩着时间点蓄水,很不方便。现在好了,每家每户都有了自来水,村里面还有水厂,蓄水量大,不会断水,关键是经过处理后的自来水干净卫生。
饮水曾是当地最大的难题,很多村的群众望天吃水,为水所困。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无数村民曾利用石枧槽、木枧槽,从山上“引水到家门”。镇水利工作站负责人介绍,如今,村民口中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十三五”以来实施的农村饮水提升工程。
高硐水库
用水方式不断升级,圆梦之路从未停止。“十三五”以来,九庄镇为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建成了新沙村龙滩洞小农水提水工程,三合村人饮工程,桐梓村水厂标准化建设,同时辖区内投资的1.1亿修建的高硐水库水源工程基本完工,实现了全网供水,老百姓喝上了“放心水”“幸福水”。
人居环境格外美
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设施齐全的休闲广场、内容生动的文化墙……村庄没有了记忆中的萧条,而是碧瓦蓝天、欢歌笑语,处处洋溢着温馨、祥和、文明的气息。作为十三五期间农村基础设施的另一大亮点,九庄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稳步推进,青山绿树之间,一座座别致的小洋楼点缀其中,村村设有垃圾箱,配备保洁员。
息烽县九庄镇杉林村
“最近几年,村里环境大变样,修道路、建广场、架路灯,我家的卫生间、厨房都进行了改造,用上了抽水马桶,日子过得可真舒心。”村民周龙生告诉笔者,以前村里面垃圾基本堆在河道旁边小广场,一涨水垃圾就随着河道往下漂,现在大家都讲究卫生,村里面设置了垃圾箱,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不乱到垃圾,乱倒污水,村里面基本上都是干干净净的。
“十三五”以来,九庄镇抢抓机遇、积极作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投资650万元建成并投入使用九庄镇垃圾中转站,投资1000万元建设九庄镇河道景观绿化工程,投资200万元完成镇区污水收集波纹管网的铺设和污水检查井的设立,推广落实“厕所革命”245户“改厕”;新建及改造提升农村村级公厕7座。
除此之外,九庄镇还实施了村级农体工程25个、文化小广场5个且分别配套安装了各类健身器材。通光纤“广电云”户户用工程安装率达到75%。完成三合、新沙、和平等11个卫生室维修改造。对照脱贫攻坚指标,实施“一户一法”项目535.4479万元。争取上级危房改造资金206.20万元,落实全镇71户危改任务。
九庄镇全景
基础设施的完善,人居环境的改变,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群众幸福感、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为九庄铺起了通往乡村振兴的希望底色。九庄镇镇长侯虹印说,下一步,九庄镇将以生态绿色食品加工产业为主,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建成息烽西部重要的产城互动发展区和乡村振兴示范区,全面实现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通讯员:李星 周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