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课堂丨【语文课笔记】成语“衣冠禽兽”的前世今生
《声音课堂》把你的碎片时间化零为整,每天一个小知识,丰富你的文化生活!
成语,用得好会让表达更出彩,一旦用错了就会闹出笑话。在古代,若是有人说你是“衣冠禽兽”,那可不是在骂你哦!到底怎么回事呢?今天,为明国际学校的“侦探”老师 陈庆,将揭开这个成语的神秘面纱!
【教师名片】
陈庆,二级教师,为明国际学校公园校区八年级语文教师,校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曾获“新课堂”教师技能大赛一、二等奖,获初中组诗词大赛一等奖,获“最美家乡”征文比赛一等奖,第二十四届奥林匹克杯全国作文大赛优秀指导二等奖。
↓↓点击下方音频,进入上课时间!

【语文课堂】成语“衣冠禽兽”的前世今生
00:00 / -【课堂笔记】
汉语的奇妙之处,其一就在于某些词能根据时代变迁而演变,使得进化后的词义与本源意思大相径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秘成语“衣冠禽兽”的前世今生吧!
“衣冠禽兽”的意思你懂吗?不,你不懂!这个如今彻头彻尾的“贬义词”,在诞生之初却是一个让人羡慕嫉妒恨的“体面”词儿。衣、冠在这里都是动词,是说穿戴的意思,原意就是说穿的戴的都是鸟类、兽类这样的服装。在明朝时期,衣冠禽兽主要是用来形容那些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大臣们通过官服上的刺绣来显示自己的身份。他们会在自己官袍的前胸和后背加上一块补子,然后在这块补子上绣上飞禽或者走兽。
文官儒雅博学绣飞禽,武官勇敢善战绣猛兽。一到九品绣不同禽兽,文官一品绣一只仙鹤,文官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云雁……武将,一二品绣一头狮子,三品绣老虎,四品绣豹子,五品绣一头熊……讲究!
所以,一旦你的衣服上有禽有兽就说明你权高位重。因此,古时候的”衣冠禽兽”这个成语是褒义词,人们以“衣冠禽兽”为荣,后来为什么变成了骂人的贬义词了呢?因为在明朝晚期,宦官专政,文官爱钱,武官怕死,民不聊生,老百姓日子过得很苦,这锅谁来背呢?一想就是这帮当官的不干好事,所以就把那些道貌岸然但却又道德败坏的伪君子称为“衣冠禽兽”了。
编辑:刘畅
记者:刘畅、李周
客串:王浩东、雪力
制作:尹博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