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炉下的拷问

2019-07-11 14:25

把它作为一部电影去评述,有些做不到,它是一部刺痛人心的社会纪实。电影改编自孔咏明根据2005年韩国光州聋哑学校学生性侵案件始末的同名小说《熔炉》。书的内容以2000年至2005年间发生于韩国光州的一所聋哑障碍人学校中的性暴力案件为蓝本,该校校长伙同个别教师对校内聋哑学生施行了长达5年的虐待和性侵,受害学生年纪最小的仅有7岁,但在权钱交易下罪犯仅被处以轻判并缓刑。小说受到韩国前任总统李明博的激赏。

2011年,《熔炉》被改编成电影,一经上映即获好评,成为韩国电影“记者票选2011年最佳电影”。

当时还在服兵役主演孔刘,在看完小说后就迫不及待想将它搬上银幕,之后又极力奔走促成电影《熔炉》上映,一时间在韩国引起巨大轰动,不仅促进案件重审,还让韩国启动了国会修法,为加强保护被性罪行侵害的儿童及残障人士的“熔炉法”就此诞生。一部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真正改变了事件的结局,这也是之所以但凡电影中提到真实事件改编都会引起各界反响如此巨大的原因。

也许每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本来应该是平等的。如今似乎人们已经达成了某种共识,那就是那句仿佛是刻在亘古不变的宇宙中沙尘上的一句话:人人生来平等。但现实的讽刺意义或许就在于此,它不断地,隐约的告诉我们,人人生来不平等。任何强者向弱者所表示出的一点点恩惠,都被无限放大了,以至于甚至可以变成为强者罪行辩护的证词。现实不断地让我们怀揣希望,却又一次又一次的将这种希望化为乌有。

童年受到的莫名侵害,会成为人一生中永远也抹去不得噩梦。它会伴随着一个人一生。影片中触目惊心的事实,让人恨不得化身为某个正义战士,去一一手刃这些畜生。

我们从小被惯以警察象征着正义,法官象征着公义,老师是燃烧自己点亮他人的红烛。如果指控他们品行有污,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怎么可能?”

单纯如你我,曾经也认为一个人的职业代表着他的道德标准。直到我们看到最近频繁爆出的“老师性侵案”等,我们才意识到,无论一个人身份如何,他也仅仅是一个和我们一样,会做好事,也会做坏事的平凡人罢了。你越觉得不可能的事越可能发生,因为施暴者正是在“不可能”的保护之下随心所欲。

整部电影让人压抑窒息,但影片中也有暖心的细节,当姜仁浩老师的母亲质问他究竟是自己的女儿重要,还是这些素不相识的孩子重要时,姜仁浩的回答:“当孩子们遭遇那些事情时,我在现场,但我却无能为力,如果现在放弃,我没有自信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父亲”。这也算做是对我们最后一丝安慰。

 

影片末尾姜仁浩老师他的眼神直直的向着画里面的世界慢慢延伸开去,在画的里面,某个远方,有他想要达成,却又未达成的梦。

电影《熔炉》一直在拷问整个国家和民族灵魂,在事态的炽热燃烧之中,每个人都露出了人性的底色。而大多数人的生活哲学,就像但丁在《神曲》里描写的灵薄狱中居住的人们“他们不站在撒旦一边,也不站在上帝这边,只是作壁上观” 。但电影却坚定清晰的告诉我们:“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请永远不要对强者与金钱低头,在弱者的世界里,世界上最为珍贵的美好,那就是拥有一颗渴望正义与善良的心。唯有如此,掩盖罪恶的和遮挡真相的“雾霾”才有可能会,雾散,云开,日出。小编看的是电影,然而也看到了生活。它演的是异国,却让小编不由得想起了一直生活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