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农业职业学院“和美乡村·同心燃梦”实践团| 深耕乡村展青春担当 实践课堂谱振兴新篇
7月2日,贵州农业职业学院“和美乡村·同心燃梦”实践团奔赴息烽县温泉镇赶子村,开展为期15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理论宣传、“两清两改两治理”、农技培训、童心守护、红色文化、村史村事融入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调研等。以多种实践形式践行服务乡村的初心,开启以“律心”“治心”“技心”“爱心”“红心”等赋能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以初心践“律心”——助力法治乡村
“村里纠纷为啥少?遇事找法成习惯!”7月11日,在赶子村,贵州农业职业学院两名思政课教师以“二人讲”的形式开启法治宣讲。活动以“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为主题,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采用“小故事讲大道理”的方式,让村民深知法治是乡村振兴的基石。
宣讲运用“理论+实践”双重模式,结合“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实例,详细阐释“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治理智慧,引导村民养成“遇到问题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习惯。村民王大叔听完感慨:“以前觉得法律离咱生活很远,现在才晓得法律就在身边。”
实践团团长刘洋同学表示:“课本里的‘依法治国’概念很抽象,直到看到村民认真记下维权热线,我才真正理解什么叫‘理论落地生根’。”这场活动不仅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让法治成为全民信仰”的殷切嘱托,更让实践团成员明白,思政课的讲台可以延伸到任何需要理论指引的地方。
以初心践“治心”——提升村容风貌
息烽县温泉镇赶子村领导积极组织实践团共同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省委、省政府“两清两改两治理”重点工作,整治活动中,队员们积极发扬不怕脏、不怕累的奉献精神,手拿钳子、扫帚、铲子等工具认真清理路边树枝及路边两侧的杂草、塑料包装袋、烟头、纸屑、固体废弃物等垃圾,打扫村委会广场,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推进环境整治,提升村容村貌。
以初心践“技心”——助推农技提升
“葡萄剪枝要留3个饱满芽,斜切口朝外侧才通风!”在赶子村葡萄基地,农业技术教师正进行手把手教学。为期3天的“送技术下乡”活动,是实践团将“产业振兴靠技术”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的生动实践。
活动前,师生们通过入户走访、与村“两委”座谈,锁定食用菌、葡萄种植的技术痛点。随后开设的“高精准”培训,教师们用通俗易懂的“土话”既讲解栽培理论,又传授病虫害防治方法。最受欢迎的当属“田间课堂”。在葡萄架下,教师现场示范嫁接技术,农户们轮流操作、随时提问。种植户陈大姐笑着说:“老师讲得好,技术也用得上,今年葡萄肯定能多卖钱!”活动不仅有效增强了村民的农技本领,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还是贵州农业职业学院作为贵州省唯一一所农业类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
以初心践“爱心”——守护乡村童心
“急救时要先判断有没有呼吸哦!”在村委会的趣味课堂上,实践团成员正耐心教孩子们做心肺复苏的手势。这支年轻的队伍化身“临时老师”,通过绘画、手工、急救课等形式搭建起“童心港湾”。课堂上,数学题被编成欢快的儿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融入有趣的情景剧;体育课上,“三人两足”游戏培养孩子们的协作精神。入户走访时,他们为孩子们送上定制文具,认真记录下每一个学业需求。留守儿童小宇开心地说:“大哥哥教我折纸飞机,还帮我辅导功课呢。”
看到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芒,我们才真正明白教育帮扶的意义。乡村振兴不仅要让村民的口袋富起来,更要温暖孩子的心灵,以不息的爱心守护纯真的童心。
以初心践“红心”——赓续红色基因
“这铁镣上的划痕,是先烈反抗的印记。”在息烽集中营刑讯旧址,讲解员的话语让实践团成员们神情肃穆。泛黄的史料中,张露萍等“七杰”深入虎穴的英勇壮举震撼人心;复原的囚室里,罗世文坚守气节的铮铮铁骨令人动容。带队老师指着展品说道:“敌人能锁住革命者的身体,却锁不住他们对党的无限忠诚。”
此次沉浸式红色教育,让实践团成员真切触摸到信仰的温度,更加坚定理想信念,以一颗赤诚之心,赓续红色基因。
一次乡村行,一生乡村情。贵州农业职业学院“和美乡村·同心燃梦”实践团“三下乡”以“田野大地”为载体,以乡村全面振兴为目标,以“行走的思政课”为方式,走进贵州乡村深处,践行贵州农业职业学院学子心系“三农”、服务“三农”的初心和责任,为推动贵州全面乡村振兴,为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挺膺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