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硕果累累,“十四五”未来可期 ▏长顺高质量发展在望!

长顺县融媒体中心 | 2020-11-23 09:31

企业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十三五”期间,长顺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共引进企业194余家,规模以上企业共有66家,实现税收3.5亿元,创造就业岗位14000多个,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贵州一均电器长顺分公司是一家以生产、研发电暖炉为主的加工企业,受疫情影响,今年公司生产旺季比往年晚了一个月。

“我们早上八点钟上班,七点钟下班,中午休息一个半小时,这段时间是特别忙,有时候还要加班......”走进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加紧生产,赶在月底完成今年的订单。

自入驻长顺县威远工业园区以来,长顺县不断优化服务,在厂房建设、生产用电、用工等方面加大对该企业的扶持,保证企业良性运行,正常生产。目前,公司每年能够生产电暖炉约5万台,实现年产值4000多万元,创造税收约400万元,为当地群众提供近200个就业岗位。

“在这点上班很好,我们都是本地人,有时候照顾小孩和家庭都很方便,在这点忙是忙点,加班下来一个月四千五六,还是可以的。”公司员工韦燕玲正忙着手中的活,她已经在这里干了五个年头了。

“我们是从八月底才进行正常生产,现在人均工资一般是3500左右,如果是生产量比较大的话,他们的人均工资可以达到4000以上。”公司负责人陈德忠介绍道,“十四五”时期,公司将逐步向智能化、科技化、健康化方向发展,以创新促进产品转型升级,并向全国扩展市场,提升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陈德忠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正在对产品市场进行试探,今后将逐渐向周边省拓展,很多智能技术逐步得到运用,目的是让产品科技含量更高,产品质量更好,消费者更喜欢。

“在这里已经工作三年了,在这里上班也是挺好的,收入也可以,综合下来比在外面强得多......”

和一均电器一样,贵州长顺八妹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也是一家加工企业,这里主要以加工本地农产品为主。一直以来,都和县内许多农业大户签订农产品种植收购协议,同时,还吸引100名农户到公司就业,促进农民增收。

“从小做大,从弱做强,全凭产品的质量,赢得市场,我们菜籽油卖出去一斤带来上百斤,上百斤带来上万斤的销售。”公司负责人熊净介绍说,从2014年公司成立投入生产,一直以质量和诚信取胜,公司产值逐年提升,从不足100万提升到了2019年底的6000万元,年均为当地农产品提供订单1000多万元,2019年为农户发放工资及创造税收600多万元。

受疫情刺激,今年的花生油、菜籽油等农产品一直供不应求,截至今年10月,公司产值也突破8000万元。新的厂房建起来以后,公司形成一体化、标准化,产能将达到15000吨。

“我们长顺是一块投资热土,企业之所以发展得好,就是因为我们有很多优势,这也给我们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长顺县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仕刚说。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全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企业194个,实施项目224个,总投资359.35亿元,到位资金323.837亿元,实现税收3.5亿元,2019年实现税收7000多万元。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长顺的宣传力度,把长顺的优势、区位宣传出去,包装一些可以实施、落地的好项目,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给企业做好服务,让长顺真正成为企业家投资兴业的一个福地。”王仕刚如是说。

记者 田华华 匡垚

编辑 班晓静

编审 陈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