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家庭看十年丨贵阳花果园市民王兴武一家:“出棚进楼”圆安居梦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 2022-10-21 17:43

城市坐标,贵阳市花果园。

清晨,花果园在朦胧中苏醒,多彩晨曦与美丽城市交相辉映,构成一道靓丽风景线。

每当夜幕降临,这里街灯亮起,处处弥漫着现代化都市气息。

兰花广场、中央商区、湿地公园、双子塔……不同的横切面的花果园成了市民们必到的“网红打卡地”。

84岁的老人王兴武家就在这繁华之中。居住在花果园C区28楼的他,透过窗户就可以鸟瞰整个兰花广场,中环广场上的大片写字楼皆可尽收眼底。

人来人往,过去与现在在这里激荡,交织出这个家庭的似水流年。

一张照片,一段时光。

在他珍藏的家庭画册里,一张张老照片凝固着这片土地的历史与时代发展,方寸之间的影像中,皆能触摸到花果园十年立体变迁。

在王兴武珍藏的家庭画册里,一张张老照片凝固着这个家庭十年变迁

10月9日早上10点,记者如约而至,王兴武的老伴陈真梅热情打招呼:“欢迎你们,快进来坐。”随着递上一杯水:“辛苦你们咯!”

除感受到这个家庭的热情外,也能直观感受到客厅装修处处体现着都市人的生活气息。在他家电视背景墙上,一面陈旧的老照片只留下岁月斑驳的痕迹,和他家新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在王兴武家电视背景墙上,一面陈旧的老照片只留下岁月斑驳的痕迹

“墙上的都是我珍藏的极少部分照片了。”王兴武手捧一摞厚厚的相册,随手翻出一张孙子王春鹏十多年前的照片,“看嘛,这张照片我孙儿6岁在石灰窑照的,他背后的那条铁轨现在还在。”

王春鹏搬到花果园后顺利大学毕业,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起了房产经理人

“过来嘛,我指给你看。”拉着记者胳膊,王兴武隔着窗户指着兰花广场旁边的那条铁轨介绍,“当时,这一带叫彭家湾,20多年前都还是一片毛荒地。”

“看,这张照片就是我家老房子四合院里照的。”其实,王兴武的老房子就在双子塔所在位置。

王兴武原本住修文县,1965年,他退伍后和妻子陈珍玫结婚来到这里生活。随后有了两儿两女,家庭虽幸福,生活环境却很糟糕。

谈及自己家周边的环境,王兴武感触颇深:“虽说是在贵阳,其实是个烂街。”街道一眼即可望到头:碎砖墙,毛毡顶,老破小。

王兴武在这里拉扯大了4个孩子:“有条件的都陆续搬走了。”王兴武四儿子王忠回忆:“到我儿子这一代,都还生活在这里,房子依然陈旧,路面依旧坑洼不平。”

夜深人静,王忠有时想想觉得憋屈,却不敢多琢磨。天一亮,迎头撞上来,又是一天的生计。

虽然距离贵阳市中心只是一步之遥,王忠却觉得自己是“乡下人”。

这是王忠最真实的城中村生活记:

早上六点钟,邻居的闹铃伴着振动的声响;

七点钟,不知哪一户的收音机,开始播报天气预报,恼怒了几栋楼,习以为常的吵闹声此起彼伏;

八点钟,街巷的叫卖声、房屋装修声在这里准时响起;

傍晚,是跟蚊子和老鼠作斗争的时候,娃娃早上起来经常手臂,脸颊被叮得多个包,看着心疼……

一家人熬了不知多少岁月,转机来了。

2010年7月,彭家湾改造项目启动,拉开了贵州省最大的棚户区改造的序幕。

按政策,2013年,王兴武一大家人在花果园C区6栋分到多套房子,“按照人口户头来算的,房子很宽敞。”

搬来后这十年,王兴武一大家融入了这一步之遥的繁华都市,这个家庭的命运也同这个都市圈的繁华发展交织在一起。

搬到花果园的第二年,王忠就在离家很近的太慈桥找了份当教练的工作,“出门有很多公交车,大概10多分钟就到我上班的地方,很方便。”

其实,融入大都市,最受益的还是年轻一代,王忠的儿子王春鹏是最好的见证人。以前,他踏着泥泞的道路上学,嘴里哼着小曲,到家后却发现干净的裤腿变成了泥腿。放学,扛着一把玩具枪,游玩的场所就局限在彭家湾这一片棚户区。

搬来花果园新房子,王春鹏在这里顺利大学毕业,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起了房产经理人,融入都市圈的好日子越来越红火:“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大儿子刚满3岁,女儿也1岁了。”

周末,他和妻子带着两个孩子,下楼就可以逛街,附近的购物中心就可以看电影:“和我小时候的生活比起来,变化太大了。”即将开通的城市地铁3号线让他对这里的城市生活充满着期待。

彭家湾,石灰窑……一个个土气十足的名字被花果园这个充满时尚的名字取代。

十年变迁,步行可及的“现代化都市圈”内,种种生活服务空白点被一一填补:

高强度建设城市主干道与快速道路连接成网,进一步拉开花果园发展框架;

双子塔成为新的商业地标,充满现代化气息的CBD正吸引更多年轻人在这里置业;

优质教育资源集聚,带动了区域进一步发展;

道路硬化、管网改造、绿化种植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拆迁安置小区的整体形象……

夜晚, 华灯初上,花果园已是灯光通明,空闲地的广场舞音乐早已响起。

对王兴武的三女儿王平来说,跳广场舞是最幸福的时刻,难怪邻居见她都说:“你是越跳越年轻咯。”而对于王兴武来说,幸福莫过于在温暖的街灯下陪老人打牌,听对面广场上年轻人唱歌,看双子塔上璀璨灯火映照下的“我爱贵阳”……

眼前的一栋栋高楼,正蕴藏着一座城市追寻幸福的“进阶史”:高耸的双子塔静静伫立,凝视着花果园的历史与未来,见证着她十年发展变迁。难怪王平的老公杨永忠会说:“花果园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居住上班,俨然是一座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大都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