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安宁缓和医疗日 | 让有温度的医疗携手生命
10月12日是世界安宁缓和医疗日。这是一个旨在提高全球对安宁疗护的认识、并呼吁社会关注临终患者需求的特殊日子。
为了向患者及家属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规范的安宁疗护服务,减轻晚期患者身体和精神痛苦,温暖生命的最后一程。2024年9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疼痛科·安宁疗护区正式启用。
为不断提升、推动社会对安宁疗护服务的全面认识与共同参与,今天特邀请疼痛科副主任、宁养院副主任李洪广为大家普及相关知识,让更多社会民众知晓安宁疗护,让更多晚期癌症患者及其家庭获得医疗护理服务。
李 洪 广
副主任医师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疼痛科副主任、宁养院副主任
什么是安宁缓和医疗
安宁缓和医疗也叫做临终关怀、姑息治疗或安宁疗护,是一种多学科协作模式,旨在为疾病终末期(预计生存期小于6个月)或老年患者在临终前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关怀。通过控制因病程发展带来的疼痛和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帮助患者舒适、安详、有尊严的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安宁缓和医疗的服务对象不仅限于患者,还包括患者家属。
安宁缓和医疗的适用人群
恶性肿瘤:患者感到痛苦,尤其是疼痛症状,正在接受治疗或已经停止针对肿瘤的治疗。
慢性疾病:如慢性充血性心衰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末期、脑血管疾病等。
出现痛苦症状的患者:如疼痛、呼吸困难、便秘、腹胀、失眠、恶心呕吐、厌食等。
安宁缓和医疗的服务内容
症状控制:对患者身体状况进行评估,通过镇痛、镇静、抗惊厥、止吐、通便、利尿等对症治疗,减少不适症状。
舒适照护:提供温馨、舒适、干净的病区环境,为患者做好维护,保持患者身体清洁、舒适卧位等。
心理支持:采用非药物的心理干预,如精油按摩、呼吸冥想训练、音乐疗法、尊严疗法等,帮助患者应对情绪反应。
人文关怀:在患者疾病期间及去世后做好心理抚慰,尊重患者的意愿,让其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感受到尊严和温暖。
对安宁缓和医疗的常见误区
安宁疗护是被动等待生命的结束。接受安宁疗护并不是被动等待生命的结束,而是让终末期患者可以拥有生命的尊严,维护生活的质量,帮助患者减少身体和心灵上的痛苦。
将老人送进安宁缓和病房等于不孝。有安宁疗护需求的患者常以老人或肿瘤晚期患者为主,但将老人送进安宁疗护病房并不意味着“放弃抢救”,而是让他们在生命最后的阶段能够减轻身体疼痛,得到更科学、优质、温馨的医学照顾。
安宁缓和医疗是一种积极的治疗态度,它强调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不仅要控制患者的身体症状,还要提供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通过安宁疗护,患者可以在生命的终点被温柔以待,家属也能更顺利地度过悲伤期。让我们共同关注和支持安宁缓和医疗事业的发展,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在尊严和舒适中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疼痛科·安宁疗护区
安宁疗护区共拥有医护人员17名,其中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4名,初级职称8名,硕士2名,在职研究生1名,安宁疗护专科护士2名,营养专科护士1名,国际芳香治疗师1名,心理咨询师2名,中医治疗师1名。
安宁疗护区依托医院先进的专业化癌痛控制技术与优势条件,致力于对肿瘤终末期患者进行完全的主动医疗照护和舒缓治疗护理,在《“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充分知情、自愿选择”的原则下开展安宁疗护服务,2022年2月入驻“安宁疗护缓和医疗机构”,率先在省内为社区临终患者开展互联网+延续性护理、生命教育,推进大众对“优逝”观念的认可,为癌痛患者提供“私人定制”的抗癌及姑息治疗方案,帮助患者舒适安详、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王 远 军
主任医师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疼痛科主任,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疼痛科学科带头人。从事慢性疼痛诊疗工作20余年。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软组织痛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学专委会第一届腰背痛专家委员会委员,贵州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常委,贵阳市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贵阳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国际风湿疼痛医师集团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擅长脊椎源性疼痛、四肢关节疼痛的微创介入手术治疗及神经病理性疼痛、癌性痛、顽固性疼痛的治疗。
李 洪 广
副主任医师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疼痛科副主任、宁养院副主任。从事疼痛临床诊疗工作15年余,发表疼痛学术论文6篇,参编《实用临床麻醉学》专著一部,专利注册三项,参编诊疗规范一项,《黔医人才》,贵阳市疼痛学会委员。
擅长癌性疼痛、各类慢性疼痛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擅长慢性紧张性头痛、颈源性头痛、神经痛、交感神经链综合症、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纤维肌痛综合症、全身性生疼痛、复杂区域疼痛综合症等疼痛疾病的诊治及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