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好农村路”获奖作品展播丨采风手记六则
题记:十年来,在贵州省毕节市的赫章县,有了国家好政策的指引,有了中央统战部、台盟中央、广州番禺区等各级各部门的倾力帮扶,加上全县干部群众携手并肩同舟共济的努力奋斗,如今,且不说县城和乡镇(街道)之间了,连所有的村与村之间、组与组之间、户与户之间,一条条水泥路、沥青路如同一条条或长或短的玉带穿行在青山绿水间,连接在群众心坎上——全县农村的所有路都修好了,所有群众出行都方便了,他们的脸上,都乐开了花……
发达村:用心修好便民路
“我们这里以前只有一条窄小的山路,一下点雨,黄泥巴就翻过脚背,进出都特别难走。尤其是背烤烟出去卖或是买东西背进来的时候,就更是每走一步都艰难。现在可好了,我的面包车可以开到家门口,买东西进来和运烤烟出去都直接在家门口就上、下车,太方便了。”站在新建成的靓丽通组路上,赫章县哲庄镇发达村南冲组的张强高兴地说:“作为一名驾驶员,我最能感受到修通路带来的好处。前后对比太鲜明,路通了的方便不言自明。现在就连收种庄稼的时候,我们都可以用农用车直接拉到地里和家里。”
尽管已是寒风肆虐的深冬,但是张强和他身边的几个村民都露出了快乐的笑容。
“其实我们每个人以前都想过,如果能修条路就好了,但是想归想,没资金啊。我们这是赶上好时候了,祖祖辈辈想了那么多年的事,让我们这代人碰上了。现在路修好了,大家都特别高兴。一听说要修路,不管是用地还是分配修路任务,我们没有一个人不积极、不主动的。不但没人说啥反对的话,反而所有人都巴不得路能从自家地里经过哟。”正当壮年的村民许绍银笑得很灿烂:“因为我们都懂得:要想富,先修路。只有路通了,才可能过上更好的日子。”
村民孙军说,路修通后,所有村民出行都方便,尤其是学生娃娃,更是快乐得难以形容,因为他们通行的频率最高。以前看到孩子们灰一脚泥一脚地一天走几趟上学,大部分时间脚上都是脏的,尤其是刚刚上学的那种孩子,举步维艰的样子走得各自的父母心痛极了。现在好了,看到孩子们上学时走得顺利,放学时欢快地在路上边玩游戏边轻松回家,深切感受到共产党确实好。而且,修路时,从镇领导到分管领导、联系领导、包村领导……每天都有乡领导到现场来看望村民,为大家加油鼓劲。
“老百姓修路的积极性,那是空前高涨哟。开村民动员大会时,说到用地一事,所有村民都表示愿意献出自家耕地。分配修路任务时,我们采取10户农户为一组,一组修30米左右,从来没人会计较自己的得失,而是互相帮助,懂技术的主动去手把手地指导不懂的村民,那氛围叫人看得感动呢。”发达村党支部书记魏忠仁娓娓道来的时候,展现出一脸真诚:“像张强这样的小伙子们,那是完全不管任务的,从头到尾都在埋头拼命干活,而且干的还是最重最苦的活,晚上回家累得倒头就睡,但从无一句怨言。”
采风过程中,笔者听说了这么一个细节:发达村的群众修建这条路的时候,每一段打上混凝土后,就派专人进行看守,怕有不懂事的小孩子和鸡、狗等牲畜从上面跑过影响路的美观。后来到了十月的晚上,天气已经很凉了,但大家燃起柴火轮流看守,等混凝土全部干了,才放心地让人和牲畜从上面通行。正因如此,发达村南冲组这条长12公里的通组路,是当地老百姓用心修出来的便利路,也是他们今后发展致富奔小康的自豪路。
“用群众的话说,这明摆着是拿国家的钱来办他们自己的事,所以哪能不尽心尽力?这条路的修建,让群众看到了党和政府的真诚,大力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切实拉近了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距离。可以这样说,每一条通组路的成功修建,都是一根联系当地党委、政府和群众关系的纽带。”哲庄镇党委负责人这样总结。
“路修好了 心情好了”
冬日的阳光暖洋洋地照耀着顺山势绵延的路面,沙发、被子顺路边沿挨放着,也在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冬季日光浴;下街村的靓丽通组路上,后河山的村民们,有的正在路上游玩,有的正坐在自家门前晒太阳、拉家常;孩子们在路上追逐嬉戏,金色的阳光跳跃在他们的身上发上,似在曼妙地舞着一首首欢快的调子,曲调里流淌着发自肺腑的幸福……
“修建这条路时,我们下街村后河山村民组老百姓的热情真是空前高涨。每户凡是18岁以上的村民,全都自愿出工出劳。尽管工作量大得惊人,却从没有听见哪个说过抱怨的话。”下街村党支部书记管绍国指点着后河山的通组路这样说时,正午的阳光正斜射在他年轻俊朗的脸上:“此路的成功修建,大大改善了我们下街村的交通状况,真正成为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之一。”
“我们的这条通组路,领导们作出安排后,我们当天晚上带着大家开了个动员大会,第二天就动工了。60岁以上的老人,本来是不需要他们参加的,但是老人们经常都会主动地到施工现场做些端茶、递水、拉线等力所能及的事。如今,大家住得舒心不说,连长期从这条路上通行的周边群众也方便多了。”看着这条路,村委会主任夏祖明自豪地如是说。
村委会副主任肖明刚说,以前这里是一条泥巴路,一下雨,从这路上走一趟,泥巴就会翻过脚背,不但人走得费力,鞋也烂得快。现在可好了,下雨的时候,雨水顺路淌下去,不管下多大的雨,这条路上都是干干净净的,连鞋都可以少买好多双了。
“孩子们去读书,从老师到同学,大家一看脚,就知道泥巴翻过脚背的就是我们后河去的学生,孩子们都很苦恼。”清清瘦瘦的中年村民李友文接着话头说:“我家就住在这里的最高处,有个娃娃读二中、有个读一小,以前雨天上学别提有多遭罪。现在好了,不管下好大的雨,脚上啥时候都是干净的,孩子大人都舒服了。”
村民夏贵军说,他本属此路的监督人员,但因为这是修自己的路,所以他是边监督边修。“我这个年纪原本就是壮劳力,所以肯定得使大力气才行。其实,所谓监督,不过随时提醒大家不要超标准建设就行。这种国家出钱我们享受的事情,偷工减料是绝不可能出现的,大家都巴不得标准再高点。”
农民党员夏祖斌说:“修这条路的时候,我们干劲十足,虽然工作量很大、晚上很累,但是累得高兴、累得值得。”
村民刘银贵说了一个细节,这条路中途有 50米是坪街村民组某户村民家的土地,于是就牵涉到了补偿事宜。“当时,村组干部提前就跑去找县建筑公司沟通协调,争取到他们的15000元资金,不但解决了 50米土地的补偿问题,还用余下的钱请挖机、购买相关修路工具,为我们这条路顺利快速修好提供了基本保障。”
村民夏贵宾说,以前这条路坑洼太大相当难走,所以当儿女的总是尽量不让自家老人出门,唯恐摔伤。现在好了,年轻人出门办事很放心,老人们总在天晴时,三三两两地相约着出来在路上游一游、摆摆龙门阵。路修好后,这条路上所有老人脸上的笑容明显多起来了。
村民马明云由衷地感叹:“这路是国家出钱修,各级领导累,我们老百姓得实惠。路修好了,生活太方便了,我们的心情也好了!
夜郎古都连心路
“在没有修通这条路以前,晴天灰得风一吹就睁不开眼睛;随便下点雨,我们进出都必须穿雨鞋,五六寸深的泥浆浆,不穿雨鞋根本就无法下脚。现在可好了,就算是在下雨天的晚上,我们照样可以穿着拖鞋到处走,真是太方便了。”可乐乡可乐村的村民熊国祥高兴地向笔者诉说着修好通组公路带来的好处。
就在可乐村中寨至岔河村民组那条长2000 米的通组公路上,该村村民李天顺、孔繁亮等也围坐在笔者身边,指点着这条他们与党委、政府的“连心路”,争先恐后地述说起来。
村民李天顺接着熊国祥的话头说,以前没修这条路的时候,他们买东西回家,或者是种了烤烟等农作物要运出去卖时,都只有用背箩一箩一箩地背出去或背进来,又费力又耽误了大量劳作时间。如今,通组路修好了,买煤炭,车直接就拖来下在家门口;拖烤烟去烟站卖,在家门口就装上车,太方便了。平时大家收种庄稼的时候,也可以用农用车直接运到家里或地里,真是以前做梦都想不到的好日子。
村民亓宇说:“这条路的修建,大大缓解了交通压力。原来每逢可乐乡农历三、六、九赶集天时,无一例外地都要堵车,村民通行很不方便,驾驶员提起来就头痛。现在可好了,每到上面大路上有堵车迹象的时候,后面的车辆就从这条路上绕着过,那车自然也就堵不了好长时间。别说过往的驾驶员高兴,我们也觉得通行方便。”
村民王正军和孔繁亮讲了两个例子:本来所有村民达成共识,凡是60岁以上的老人,都无需参加修路。可是76岁的村民何先珍老人总是念叨她实在太高兴了,虽然没要求,也要尽到自己的最大努力,于是主动加入王正军他们那个组来一起修路。而更让人称奇的是,92岁高龄的杨五姐,说她根本没想到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还能看到在身边修这么好的路,所以在大家施工时经常拄着拐杖来到现场,老人家说自己虽然做不动了,但也要来给大家打打气、加加油。路修通以后,杨五姐说,她明显感到拄着拐杖走路都好走得太多了。老人们聚在一起摆龙门阵时,都一致地感叹说,还是共产党好啊。
村民罗世军说,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们经常抽时间来看望大家,不仅给他们带来“你们辛苦了”的真诚问候,还带来大家喜欢的食品,详细询问和查看施工情况。至于村“两委”班子成员,更是率先垂范,和所有的群众一起修路。
“本来我们出地出工出劳都是应该的,因为这本来就是我们自己的事情。可是自从工程开工以来,乡领导每天都来看望我们,使我们很感动。这条路,真正拉近了我们老百姓和党委、政府的距离,通过这件事,大家都觉得,党和政府是值得大家信任的。”在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得差不多了时,村民熊国祥最后如此总结道。
在可乐村,从来没有一个村民发出过质疑、反对等不和谐的声音。众所周知,征地本来是一件很麻烦的工作,可是在可乐村,不但没有无偿征地的阻挠,所有村民反而都在争着要献出自家的耕地来修路,难怪大家称这片土地为“天下可乐”呢。
坦途扮靓大田村
一条玉带般的平坦通组公路,把赫章县可乐乡大田村的青瓦白墙乡村如画美景,打扮得更加靓丽动人。
在午后冬日的温暖照耀下,该村新田组的村民王艳、陈子国、陈怀富、杨朝荣、杨朝廷、熊正伦、陈勇、陈进、吴道荣等人围坐在笔者身边,指点着他们组1600米通组路,无比自豪地道出了心里话。
“实在太高兴了。这就是共产党造福于我们老百姓的证明,不但我们享福,子子孙孙也跟着受惠。我一直告诉我的孙子,一定不能忘记党的恩情。”村民陈子高说这话时,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线。
“这条路的修通,彻底改变了我们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心烦处境,以前出了门,总是泥一脚水一脚地赶路,煤炭、烤烟等全是靠人背马驮。现在,农闲时的晴天,大家就在路上游玩,或者搬凳子坐在路边摆龙门阵,真是太好过了。”村民王艳这样表述。
杨朝廷接着说,虽然建这条路他家被占用的土地最多,可他不但没有怨言,反而非常高兴。“因为我晓得一个道理,那就是要想日子好过,就得先修路。我们其实早就想把这路修好的,苦于一直没有资金。现在好了,有国家出钱,我们不过就出点地,哪还有啥想法?高兴还来不及呢。”
“这条路的修建,不仅方便了我们新田村的人,连我们周边的人们也都跟着享受呢。”村民陈怀富说:“洗了车的人们怕走通乡公路把车弄脏,因为大路很灰、坑又大,所以情愿绕点路从这里走。”村民吴道荣这样补充道。
村民熊正伦说,他们这明明就是拿着国家的钱做自己的事,所以都拼命往最好的方向做。哪家的劳力不够了,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就会寄钱给家里的老人,叫他们请人做。但是工匠施工时,每家老人都会在工匠旁边监督。老人们虽说没力气做工了,但是监督相当到位,唯恐请的人把自家的25米路面弄得不如别处的。
“我们这条路的监督工作和通乡公路的监督完全是相反的。通乡公路监督的是工程质量不够好,而我们监督的则是老百姓超标准施工。”村民陈勇说:“我有个星期生病了,等第二个星期病好了去看时,大家已经做超了7吨多水泥。”被问及超了的怎么补救时,陈勇说:“没办法,我们这条路本来是1600米,最后也超了4米。我们是把任务直接分配到户的,每家25米,但是大家都觉得这是做自己的事,就都往最好的标准做,所以我们的监督就是不能超标准建设,免得上面拨付下来的物资不够。至于超出来的标准,向乡党委、政府的领导反映了情况以后,他们就去想办法来解决了。”
建设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一点插曲:上级财政部门来对项目进行督查时,曾发现了一些薄弱环节和相关问题,责令对其进行整改。
被责令整改后,可乐乡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及时组织召开多次专题会议,专门对此项工作进行具体部署,迅速拟定整改措施,以最快速度把整改要求落实到位。
对于督查组提出的道路边缘不齐的问题,组织技术人员对道路两边边缘不齐的地方,全部用切割机进行切割;对部分路段混凝土配合比不符合标准的地方,严格按照要求,对该路段进行重新施工;及时清理边沟建筑材料和垃圾;组织人员按照标准把道路的伸缩缝处理规范;安排专人负责把道路环境卫生搞好。
如今,插曲已属过去,幸福的通组路就在群众伸手可及的地方,让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到了项目实施带来的好处。
站在夜郎古都——可乐乡的这条通组路上,抬头凝望天边的斜晖温柔撒向这片古老厚重而又生机勃发的土地,再看看通组路上的一张张生动笑脸,大田村,就这样在心里定格为一份永恒的美丽。
乌江北源玉带美
赫章县辅处乡的兴旺村兴坪、中坝两个组,是纯粹的彝族村寨,彝语阿举嘎,意为“阿笛”家在的地方,是罗姓家支地名。
两个寨子紧密联系,仅靠一条泥泞的道路通过。
这里是乌江北源兴旺龙井的所在地,为了进一步依托乌江北源及彝族文化发展乡村旅游,辅处乡党委、政府决定在这里实施通组公路建设。
兴旺村的阿举嘎道路硬化工程,全长1500米,该工程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村理财小组和质量监督小组的直接负责下,县财政奖补31万元,群众投工投劳2235人次、历时两个月修建而成,直接受益农户96户378人。
几千年的泥泞道路成为历史,玉带般的公路,把彝族村寨映衬得更加靓丽迷人。
建好富民小康路
在美丽的省级小城镇示范建设地——赫章县六曲河镇,一条条通村水泥路的修建,把这个古老的山镇点缀得更迷人,群众走在通村水泥路上,露出了发自肺腑的幸福笑容。
六曲河镇通村通组公路合计51条146公路,其中通村水泥路建设共计7条42.9公里,涉及大田、河边、新店、岔沟、乌鸦、板房、燕子、草塘、海眉、化眉、院子等11个村。其中第一批是老街至大田(含永兴至新店)11.2公里,第二批是六曲至乌鸦3.5公里,乌鸦至板房3.4公里,板房至燕子4.8公里,拉乐至妥古6.5公里,黑沟至化眉7.1公里,六曲至草塘6.4公里,均按“六个同步”要求全面完工。
为推进工程的顺利开展,工程建设过程中,六曲河镇始终将通村水泥路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第一指挥长、镇长为指挥长、分管领导为副指挥长的通村水泥路建设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施工协调、材料供应、质量监督等8个职能组,具体负责工程的组织实施、统筹调度、质量监督跟踪考核等工作。
六曲河镇的通村水泥路建设,一条路一个工作组,每条路由一名副科级领导包保,层层分解任务,落实到村、到人、到具体路段,镇村干部轮流值班指导,且每天有一名村干部带工。实行工期倒排,确保工程按时限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
做好政策宣传,发挥村民议事监督作用。先是开好村支两委及村民代表、村民组长参加的会议,研究好靓路建设方式、投资预算、聘请技术人员、租赁机械设备、群众投工投劳等事宜;其次是召开村民大会,宣传通村水泥路建设的政策,就通村水泥路的实施方式、标准、技术要求、投资预算、聘请技术人员、租赁机械设备、群众投工投劳等征求群众意见,并推选出材料收发小组、质量监督小组、施工协调小组等人员,让群众真正全程参与通村水泥路的建设和管理。
六曲河镇除县交通局提供的技术指导外,每条路上又专门聘请了一名技术人员,具体负责该项目的技术指导。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帮、带、学的方式,在群众中掀起了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热潮,现场学习现场实践,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建设要求。
六曲河镇政府专门抽调两名领导进行通村水泥路建设的质量监督,同时安排镇民生特派组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各村质量监督小组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监督,大大地提高了质量监督的力度,形成了齐抓共管的监督局面,保证了全镇通村水泥路的建设质量。
为真正抓好村级公路的养护管理,全力维护和巩固全镇通村水泥路的建设成果,全面提高全镇村级公路的通行能力,六曲河镇坚持“镇主管、村主体、专群结合,统一标准”的原则,坚持“一路一队”“一路一合同”的养护管理办法。按照“任务到村、管养高标准、行业作指导、镇进行考核奖惩”的养护管理机制,确保有路必养、有路必管,把高标准管养真正落到了实处,把六曲河镇的通村水泥路真正建设成了小康路。
作者:胡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