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青年汇智黔中 创新之火点亮未来——首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世界大学生创新挑战赛在贵州师范学院成功举办
2025年11月17日,由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组委会秘书处主办、贵州师范学院承办的“首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世界大学生创新挑战赛”冠军争夺赛暨颁奖仪式在贵州师范学院综合楼报告厅圆满落幕。贵州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白震,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组委会秘书处办公室副主任朱玉婷,贵州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战勇、校长王蜀黔、党委常委正厅长级副校长赵守盈、党委常委副校长潘运等校领导出席活动。来自中国与东盟国家百余所高校的师生代表、评委专家、创业导师及媒体记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场融汇智慧、促进友谊、激发创新的国际青年盛会。

教育为桥,凝聚区域青年创新共识
本次大赛是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重要板块之一。交流周以“智汇人文,教育共融,协同发展”为主题,旨在打造具有规模效应和经济社会效益的中国—东盟教育和人文交流活动品牌,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发挥积极作用。
贵州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白震指出,本次大赛作为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重要板块,为各国青年搭建了展示才华、碰撞思想的国际舞台。白震表示,贵州始终积极践行"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倡议,持续深化与东盟国家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领域的务实合作。他强调,创新挑战赛不仅是智力的竞技,更是文化交融与友谊的桥梁,希望各国青年通过这个平台增进理解、建立互信,将个人理想融入区域发展,用科技力量应对全球挑战,共同为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白震致辞
贵州师范学院校长王蜀黔在欢迎辞中表示,学校始终将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当,持续构建“思创融合、师创协同”的双创教育体系。她希望以此次大赛为契机,各国青年通过这一平台展示才华、缔结友谊,共同谱写青春乐章。
贵州师范学院校长王蜀黔致欢迎辞
三大赛道竞相争鸣,创新成果彰显青年担当
本届大赛以“智汇东盟,创享未来”为主题,精准呼应全球发展倡议的核心要义与区域转型的现实需求,设置公益创新、新能源与材料、人工智能+教育三大赛道。自启动以来,吸引了来自中国与东盟国家百余所高校、千余支团队踊跃参与。经过资格审查、初赛评审等多轮选拔,50支优秀团队晋级决赛。
在公益创新赛道,涌现出“飞乐高山——中国乡村少数民族小歌队的天籁启程”“唇启新生——微笑接力唇腭裂全周期守护行动”“不沉默的蒲公英——乡村留守女童防性侵教育公益计划”等多个聚焦社会痛点、彰显人文关怀的优秀项目。新能源与材料赛道中,团队围绕“钠离子电池”“生物质催化”“氢能催化”等前沿方向提出创新解决方案。人工智能+教育赛道则呈现出“汉梦教育——东南亚儿童标准化汉语学习平台”“智教魔方——面向义务教育人工智能教学的多智能体系统”等融合AI技术与教育实践的优质作品,充分展现各国青年面向未来的科技素养与创新视野。




文化交融互鉴,创新激荡共鸣
在17日下午的冠军争夺赛上,贵州师范学院原创音乐作品《师创青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踩鼓舞》同台演绎,生动呈现多元文化交融互鉴的动人场景,传递出“创新无界、文化共美”的赛会精神。
《师创青年》
《苗族踩鼓舞》
为构建区域青年创新创业长效支持机制,活动现场举行了“中国—东盟创业导师”聘任仪式,来自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深圳大学、北京新产教科技有限公司等高校与企业的Amelia博士、殷俊锋教授、赵博副院长、马德富总经理等十余位专家学者和产业代表受聘为创业导师,未来将为区域青年双创项目提供持续指导与资源对接。
“中国-东盟创业导师”聘任仪式
荣誉时刻:以创新之名,向未来致敬
经过激烈角逐,大赛最终赛出冠军1项、亚军1项、季军2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12、三等奖15项。在颁奖典礼上,大赛首先为荣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项目团队颁发了证书。随后,本届大赛最受瞩目的冠军、亚军、季军奖项逐一揭晓。
一等奖获奖团队
二等奖获奖团队
三等奖获奖团队
最终,来自公益创新赛道的“飞乐高山——中国乡村少数民族小歌队的天籁启程”项目,凭借其致力于中国乡村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深厚人文关怀与创新模式,在众多优秀作品中脱颖而出,勇夺本届大赛冠军。

来自新能源与材料赛道的“Hydrogen Catalyst Excellence——开创前沿低成本高效氢能产业化的新纪元”项目,以其在清洁能源领域展现出的前瞻性技术突破与产业化潜力,荣获大赛亚军。

本届大赛的季军奖项则由两个项目共同获得:分别是致力于环境治理,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的“餐厨污染云水解——制备高性价比碳源并推动湖泊生态修复”项目,以及聚焦教育前沿,探索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智教魔方——面向义务教育人工智能教学的多智能体系统”项目。

本次大赛获奖的项目从公益善行到科技攻坚,从文化传承到教育革新,这些项目生动诠释了创新不分领域、青年共创未来的赛会精神。每一份凝聚智慧与汗水的成果,不仅展现了各国青年学子的卓越才华与时代担当,也是中国—东盟教育合作迈向高质量、务实发展的生动见证,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注入了蓬勃的青春力量。
以创新为纽带,共创区域融合新未来
本次大赛的成功举办,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重要倡议的务实行动,也是推动“一带一路”教育合作和青年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站在新的起点,贵州师范学院将继续发挥师范院校特色与区域合作优势,持续拓展中国—东盟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科研协同等领域的多层次合作,为区域发展注入更多青春力量,携手各国青年共绘“心联通、创共赢”的美好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