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飞子说古论今丨古人冬天取暖妙招,让人不得不佩服
新闻延长线 | 2020-01-10 17:04
虽说,今年冬天不算冷,不过毕竟是冬天,像今天又降温了,大家还是会赶紧躲进有暖气的屋内。可是在古代,古人冬天又是如何取暖的呢?下面就让韩老师来告诉你。
首先是“暖阁”,有点像我们现在的地暖。不过这个暖阁,基本都是中空的,在房间的下面专门有一个空间用来烧炭火。这样上面房间里的人就会感觉到脚底下是热的,热空气循环起来整个屋子就会变得暖和。
但是这种设施并不普及,因为工程繁琐,耗资巨大,真正大规模运用的只有在皇帝居住的紫禁城之内。
而且古代帝王还发明了另一种独特的取暖方法:用花椒涂墙。《汉宫仪》上记载,“皇后称椒房,以椒涂室,主温暖除恶气也”。
汉代的皇宫设有温室殿,用花椒捣成的泥涂在四周墙壁保温,温室殿墙壁上挂锦绣壁毯,设火齐屏风,用大雁羽毛做幔帐,地上铺西域毛毯,以此提高室内温度。温室殿也叫椒房殿,专门由皇后居住,所以椒房几乎成了皇后的代称。
其实,古人最常用的取暖工具还是火盆、炉子一类,其中最便携当属手炉,椭圆形的铜质炉内放火或者尚有余温的灶灰,炉子外加罩。
除了手炉还有足炉,被称为“汤婆子”,比手炉略大,用锡或铜制成的一种扁瓶子,里面灌满了热水。在宋代,就用很多人用它来焐脚,既可随身携带,也能放入被窝中。北宋诗人黄庭坚就曾说过:“千金买脚婆,夜夜睡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