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医生 | 贵医附院举办“世界镇痛周”大型义诊 专家详解疼痛防治要点
昨天(10月16日)下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在门诊部一楼大厅成功举办“世界镇痛日、中国镇痛周”大型公益义诊活动。本次义诊紧扣“关注中低收入地区的疼痛管理、研究与教育”年度主题,通过现场咨询与科普宣传,帮助公众正确认识疼痛,树立科学镇痛观念。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副主任陆巍在活动中接受采访,对今年镇痛周的主题进行了解读。他指出,疼痛科作为相对年轻的临床学科,在医疗资源薄弱地区的疼痛管理水平仍较为滞后,今年主题正是为了呼吁社会共同关注并改善这一现状。
陆巍介绍,疼痛科以“神经传导与神经调控”为核心治疗理念,区别于中医康复、骨科等科室,重点从痛觉传导与调制角度进行干预。科室主要采用神经介入镇痛技术,包括神经射频、脊髓电刺激、鞘内吗啡泵等微创介入手段,尤其为药物镇痛无效的癌痛患者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针对“何时应就医”这一常见问题,陆巍给出了明确建议:若疼痛在白天分散注意力后可被忽略,且不影响夜间睡眠,属轻度疼痛,可观察数日;若疼痛持续存在,转移注意力后仍感明显,甚至影响夜间睡眠,则应及时就医。他强调,如在观察期间疼痛性质发生任何变化,也建议尽快就诊。
在止痛药使用方面,陆巍提醒,常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对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产生副作用,用药前应了解患者是否有相关病史;抗抑郁、抗焦虑类药物及阿片类强效镇痛药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后者更须严格遵守国家药品管理规定。
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疼痛预防,陆巍建议,患者可自行梳理并避免诱发或加重疼痛的因素,通过个性化方式观察疼痛是否缓解,实现自我康复管理。
谈及举办义诊的意义,陆巍表示,活动旨在提升公众对疼痛的认知水平,为患者提供专业的诊疗方向与建议,同时加强疼痛科普宣传,增强大众健康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