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丨文物里的世界:明龙泉窑刻花瓷碗

贵州卫视 历史上的今天 | 2023-09-04 06:59

鸣谢:毕节市博物馆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一件明代龙泉窑刻花瓷碗。

这件出土于毕节杨家塘明代蔡氏墓,馆藏于毕节博物馆的明龙泉窑刻花瓷碗是龙泉青瓷中的一个典型代表。瓷碗通高8厘米,口径7厘米,足径6.1厘米。撇口,深腹,圈足。通体施满釉,内壁刻划缠枝花卉,外壁刻划缠枝莲花纹。含蓄又内敛,优雅而深沉。

明代龙泉窑刻花瓷碗已远销亚非欧大陆。据元代王大渊《岛夷志略》中对瓷器输出的44个港口综合统计,龙泉青瓷占第一位。而龙泉窑的烧制工艺流传至今,是唯一列入世界非遗名录的陶瓷烧制技艺项目。那么,它有什么独特之美?这只出土于毕节蔡氏墓的刻花瓷碗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龙泉窑,中国六大窑系之一,是我国陶瓷史上寿命最长、规模最大的青瓷名窑。始于北宋,衰于清初,兴盛期跨越宋、元、明三代,长达七八百年之久。龙泉窑陶瓷之美在于造型、釉色、纹饰。其中,代表草木初生的青色,自古以来最受喜爱,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内涵和美学追求,厚釉失透的工艺美,柔和淡雅的烧成品,极品似青玉,甚至仿若翡翠,使龙泉青瓷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品质和风格。

那么,毕节蔡氏墓的随葬品中,怎么会有这样一件难得的精品呢?这要从墓主人,一位杰出的女性说起。

据《大定府志》《毕节县志》和其墓志铭记载,蔡氏,名善慧,生于洪武年间,是明朝廷诰封的淑人,她的父亲是从江南迁任贵州的明朝将军,丈夫是贵州前卫的指挥使。据记载,她不仅贤德,“教子有法,且娴于军律”,叛军围攻毕节县城,她有率军御敌守城之功,“时人称为女将军蔡夫人”。

在其墓中出土珍贵的龙泉刻花瓷碗,佐证了史籍对蔡夫人的记载,同时也表明了明初洪武年间,当时还是边鄙之地的西南与富庶江南,虽相隔千里而关系密切的渊源。“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一件文物让我们再次看到了自古以来中华大地各区域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也再次证明了中华文明兼收并蓄、绵延不断、多元一体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