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寨沙侗寨,探秘铜仁的“世外桃源”
近年来,铜仁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扣“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坚守生态底线,不断完善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良好生态基础支撑下,铜仁市聚焦生态优势、激发生态活力、释放生态效能、转化生态价值,充分利用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产业化发展,游客数量实现连续多年井喷增长,力争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
背靠巍巍梵净山,寨沙侗寨占尽旅游发展先机。寨沙侗寨坐落于江口县太平镇梵净山村,距离梵净山景区大门仅3公里,84户村民中,绝大部分是侗族群众。数百年来,侗寨里的村民祖祖辈辈遵循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法则,守护着梵净山的一草一木。
寨沙侗寨民风古朴,民族风情浓郁,青山环抱,古树参天,从梵净山流下来清澈的太平河从门前缓缓流过,犹如世外桃源。江梵旅游公路从寨边穿过,交通便捷。
曾经靠种庄稼、抬滑竿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小村庄,如今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寨沙能有今天翻天覆地的变化,全靠梵净山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为寨沙侗寨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先天优势。
寨沙侗寨的华丽转身始于2011年。
江口县委、县政府结合当地的民族特色,开始在该村打造侗族风情农家乐,通过政府投资2300万元,群众自筹2000余万元,建成了如今的寨沙侗寨。
进入寨沙,宛如进入古朴原始的江南小镇,一座木质结构的重檐建筑位于侗寨中央,这就是侗寨中最具特色的建筑物和最显著的标志——鼓楼。
侗寨的建筑差别不大,大多是两层木质吊脚楼。除了居家之外,几乎家家户户都是旅游接待点,或为客栈,或为饭店,还有的卖当地特产。
侗寨由风雨桥、钟鼓楼、吊脚楼、萨殿等组成,具有厚重的文化气氛。为了把侗家文化融进民俗旅游,丰富寨沙旅游元素,寨沙侗寨每天下午,都会推出一场侗族文艺演出活动供游客观赏。
近年来,寨沙侗寨依托梵净山旅游资源,注重乡村民宿旅游与民族民俗文化相结合,挖掘传统古村落、少数民族村寨、建筑、歌舞等文化元素,把寨沙侗寨打造成“民宿+侗家文化”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民宿旅游示范点,从而提升乡村旅游吸引力。
经过几年的发展,寨沙今非昔比,乡村旅游异常火爆,不仅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也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寨沙侗寨旅游景区的成功塑造,对周边村寨乡村旅游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涌现出了云舍、鱼良溪、桃花源等一批乡村旅游集群。
据了解,自2018年梵净山申遗成功和晋升5A景区后,寨沙侗寨的旅游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全村都吃上了旅游饭。现仅农家乐直接从业人员就已经达到270余人,占全寨人数的90%,年接待游客高达80余万人次,已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乡村旅游示范点之一。(张丹妮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