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享空间·好书纪|《命运》

贵州广播电视台故事之声 | 2022-11-14 15:02

作家蔡崇达自《皮囊》后,历时八年精心打磨而成的长篇小说新作。细腻绵长,又直抵人心,用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史,映照出许许多多让人为之痛哭、为之激励、为之坦然的故事。 

《命运》讲述的是“阿太”的一生。

“阿太”是闽南方言,她是作者蔡崇达的太奶奶。如果你读过《皮囊》,你应该对这位活了九十九岁的老奶奶印象极其深刻。

一切苦难对于阿太来说都是不存在的,吃再大苦受再大罪,她都能坦然处之,哪怕做饭的时候不小心切断了手指,她也只会淡淡地说一句“我把手切了”,仿佛断指在别人手上。

阿太几乎一辈子都没有出过东石桥镇,这个泉州边上的小小鱼镇就是阿太全部的人生舞台,她几乎没读过什么书,却睿智通透地仿佛一个贤者。

作为一部心灵成长史,《命运》可能要比你看到的多数心灵成长史更要细腻和完整,因为蔡崇达用了八年时间洗练掉了《皮囊》里那种直接的表达方式,把“命运”所能承载的一切悲欢,用更成熟的叙述技巧,绵密沉稳地融化在了小说的每一段情节里。 

在《命运》的故事里,阿太很多时间都是一个弱者,无论从时间背景、从文化背景、还是社会权力关系的任何视角来看,一个生活在小渔镇,没有宗族背景,没读过书,还裹着小脚的女人,几乎已经攒够了“最弱者”的所有标签。

但偏偏这个“最弱者”却能抗住家庭的破灭、能顶住历史的洪流、能耐着疼牺牲掉自己最珍贵的一切。一个人能在命运面前感受到的所有困惑、无奈、悲恸、仇恨、遗憾,阿太全部都有;一个人能对命运做出的所有抗争,阿太也几乎都做过。

蔡崇达细致入微地勾勒出了阿太在所有这些时刻的内心故事,所以《命运》里的心灵成长史,是连贯的,是完整的,更是精密的。即便你永远都不会经历过阿太所经历的那些命运的玩笑,但只要你能够沿着阿太的内心走完她的一生,你也必然能获得读多少心灵读物都未必能体悟到的成长。

值得一提的是,《命运》整部小说都洋溢着闽南文化特色。

蔡崇达详细地刻画了有关于闽南民俗文化的方方面面,特别对于闽南地区之外的读者来说,阅读《命运》真的仿佛在看一部饶有趣味的纪录片,海浪、宗族、语言……一切都充满着新鲜感,这种极其独特的文化韵味,不光是为小说塑造出了无数有趣的细节,更使得这部小说变成了一个有非常浓厚地域文化色彩的民俗文本。

因为所有的故事都呈现在细节而完整的文化之上,这便使得《命运》里的每一次选择、每一种生活、每一个人的故事都带上了更完整的样貌,她们并不是作家用自己的思想凭空创造出来的角色,而是这片土地、文化所生出的鲜活真实的人。

文本参考:中信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