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我们是黄河泰山》歌声背后的故事
《我们是黄河泰山》歌声背后的故事
00:00 / -《我们是黄河泰山》是一首历史转折时期的祖国颂歌,由著名歌唱家彭丽媛首唱。这首歌唱出了祖国的历史苦难和辉煌,表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昭示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我们是黄河泰山》由词作家曹勇作词。1986年的一天,曹勇和几位词友闲谈,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一个共识,就是每个人都在思索祖国,忧国忧民,内心充满了一种呼之欲出的激情。曹勇之后回到家中,细细品味几位词友的感慨,意犹未尽,拿起纸笔倾吐一快,几乎未加思索,就写下了“我漫步黄河岸边……”的歌词,这首词发表在1986年的《词刊》上,题为《呼唤》。
(词作家:曹勇)
曹勇为什么落笔就写黄河、泰山,而没写长江、昆仑?他后来回忆说,这完全出自于自己热爱家乡和故土的情怀。原来,曹勇祖籍山东,黄河岸边,泰山脚下,这种故乡情结使他信手拈来,不需思考。曹勇打心眼里认为,无论是祖国也好,民族也好,都是由这一方方热土组成,并衍生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孔子曾留下“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赞叹,杜甫则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绝唱。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中华民族就起源于黄河流域,歌中黄河、泰山便象征“中华民族”。
《呼唤》发表后,并没有立即引起人们的呼应。来年的一天,曹勇在录音棚里碰到了曲作家士心。他立即叫住曹勇,信心十足地对曹勇说:“你那首《呼唤》真是好东西!我已经抄到小本儿上!一定要找个重要场合推出去。”
果然,不久士心就给《呼唤》谱好曲,拿给曹勇看。一开始就用立体的美声合唱做引子,这是为了形容万古黄河磅礴东去;第二段雄浑的男声合唱,那是要表现出父亲的刚健、柔美;最后一段一泻千里的抒发,宣称我们是黄河、泰山的儿子!我们就是黄河、泰山!展示了对民族美好未来的向往。
(右为作曲家:士心)
很快,这首歌就被中央电视台导演袁德旺相中,决定在国庆晚会隆重推出,他把这首歌的词、曲作者请来,提出建议——《呼唤》这个名字太虚了,能不能改得实一点?袁德旺的建议,犹如唤醒了梦中人,几经定夺,他们将作品最后定名为《我们是黄河泰山》。1988年除夕,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歌唱家彭丽媛着一袭中国传统的旗袍,再次演唱了这首歌,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70年,70首歌曲,70个记忆,记录着民族复兴的脚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用歌声迎接未来。V-FM106.2贵州都市广播主持人刘畅,带你听见歌声背后的故事。